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审美前理解资料(1)(3)

2016-08-15 01:22
导读:在以往的解释学研究中,比之传统、语言,前理解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素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在这里,能动性是指人之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属性。马克思

在以往的解释学研究中,比之传统、语言,前理解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素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在这里,能动性是指人之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属性。马克思指出,“随着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对人说来到处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为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一切对象对他说来也就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成为他的对象,而这就是说,对象成了他自身。对象如何对他说来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因为正是这种关系的规定性形成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人的本质力量现实化为为对象性的现实,对象性的现实又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者。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语言、传统、经验就是这个过程在社会文化、主体心理上的反映。人的存在不是语言,也不是传统,当然也不单是主体能动性,而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三种构素的统一体。而前理解就是这三者的变动的交汇点。这三者的同时具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个向度,同样具有共时的片段性。三种构素,三个时间域,三个空间维度的交织变幻,构成了人的活生生的复杂的生存状态。前理解集以上诸因素于一体,虽是“过去”却决定着现在未来;虽在当下却已归向“历史”——各种矛盾的对立统一促使它不断发展,其实质在于人类实践的发展。在发展的历程中,本质力量始终作为能动因素贯穿在方方面面,表现出许许多多的形态,体现在人类实践的各各领域。任何一个领域,都可能是一门永远不可穷尽的学问。
审美与它们不同,审美作为学问,也是永远不能穷尽的,但主体却可能在具体的审美理解中于瞬间体会到对象的元初或终极。这是因为,在审美中,对象不是被认知的而是被体知的。体知乃是主体直接观照自己,理解自己的本质力量。这既是艺术的魅力,也是艺术的使命,审美的目的。艺术与知识(艺术当然也可以被看作一种知识)的不同即体现于此,现实的理解与审美的理解的区别也体现于此。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可以解释以上的区别。主体与客体统一,不仅是指现象上、逻辑上的有此才有彼,还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统一性以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为特征。主体与客体的对立,除了现象上的划分外,其根本在于主体自我意识的执着。这种执着严格依照主体当下的愿望、欲求行事,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对象。主体与客体的对立成为现实,本质上的统一性被掩盖而成为一种理想。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现实的理解以不能穷尽的要求向着不可穷尽的真理努力。庄子有谓“彼是相生”,主体思维采取不同的眼光,不同的角度,就能得到相同对象的不同方面,不同的现象。在这个意义上,随着主体认识能力的深入,对于对象的认识也将不断深入,而对象也就展示出不同的深度。此时,真理成为只可接近而不可到达的。而审美理解则可能于不经意的一瞥间实现与对象的融合,直达物我相通之处。它不摒除主、客体在现象上的差别,但主体并不以欲求的态度来看待对象,也就是说,主体不自外于对象,而直接把对象体会为自己,寻思、努力在此全部成为次要的。
感觉所及的程度不同于思维所及的程度。思维对有限的对象,以片断的方式来认识,思维能力没有边际,可以认识的深度就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深入。而审美则是以感知、体悟的方式进行的,它对对象作全体的观照,在对象中直接看到自己的本质力量。就象《西游记》中卖袈裟的老和尚所说的,“能识此宝者分文不取,不识此宝者重金不卖”——这是什么逻辑?所赍岂不容易被冒充内行者骗了去?姑不管他是什么逻辑,此处我们却可以将之视为绝妙的审美理解的逻辑:主客能契合便迅速契入,不能契入,则费尽了力气也只能是门外打转。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也就是说,它只能象我的本质力量作为一种主体能力自为地存在着那样对我存在,因为任何一个对象对我的意义(它只是对那个与它相适应的感觉说来才有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传统与语言作为学问,都属于前者,因为它们都立足于思维,而思维随着现实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也是有限的。
上一篇:美学论文-《西方古典人物雕像美略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