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美前理解资料(1)(6)
2016-08-15 01:22
导读:之所以说宽泛,是因为与“前理解”提法类似的术语又很多,而这些术语在内涵、外延上多有重叠。在该章开头,与前理解有关的概念多得令人眼花缭乱:
之所以说宽泛,是因为与“前理解”提法类似的术语又很多,而这些术语在内涵、外延上多有重叠。在该章开头,与前理解有关的概念多得令人眼花缭乱:“前见解(Vor-Meinungen)”,加达默尔对前见解的说法是,“谁试图去理解,谁就面临了那种并不是由事情本身而来的前见解(Vor-Meinungen)的干扰。”既不由事情本身出发,则带有我的色彩;“前见(Vorurteil)”,“实际上前见就是一种判断,它是在一切对于事情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要素被最后考察之前被给予的”。“与传统相联系的意义,亦即在我们的历史的-诠释学的行为中的传统因素,是通过共有基本的主要的前见(Vorurteile)而得以实现的。诠释学必须从这种立场出发,即试图去理解某物的人与在流传物中得以语言表达的东西是联系在一起的,并且与流传物得以讲述的传统具有或获得某种联系。”前见与前见解的关系,比较复杂。从上面论述可以看出,前见是主体与“在流传物中得以表达的东西”及传统三者之间的联系。而前见解则似乎更具主观色彩。加达默尔曾经论述说,“占据解释者意识的前见(Vorurteile)和前见解(Vormeimungen),并不是解释者自身可以自由支配的。解释者不可能事先就把那些使理解得以可能的生产性的前见(dieProduktivenVorurteile)与那些阻碍理解并导致误解的前见区分开来。”在加达默尔看来,前见与前见解又有所不同。根据他本人的说法,前见可以指共有基本主要前见,是“与传统相联系的意义,亦即在我们的历史的-诠释学的行为中的传统因素”;而前见解则是指,“并不是由事情本身而来的”。言下之意,前见是与传统共有的,是生产性的,而前见解则是可能“阻碍理解并导致误解的”。但前见与前见解并非完全不同,前见本身又分为“权威的前见和轻率的前见”而当理解“所设定的前见不是任意的”情况下,解释者就“无需丢弃他内心已有的前见解而直接地接触本文,而是只要明确地考察他内心所有的前见解的正当性,也就是说,考察其根源和有效性”,此时,前见与前见解似乎又是相通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此外,与前见有关的术语还有:“前把握(Vorbegriffen)”相当于海德格尔的先识,加达默尔说,“解释开始于前把握(Vorbegriffen),而前把握可以被更合适的把握所代替:正是这种不断进行的新筹划过程构成了理解和解释的意义运动。”这是从我的主观出发而言的;“预期(Vorwegnahmen)”,“理解的经常任务就是作出正确的符合于事物的筹划,这种筹划作为筹划就是预期(Vorwegnahmen)而预期应当是‘由事情本身’才得到证明。”这应该是指理解开始前的一种具有准备意味的心理活动;“先入之见”,“我们必须认识我们自己的先入之见(Voreingenommenheit),使得本文可以表现自身在其另一种存在中,并因而有可能去肯定它实际的真理以反对我们自己的前见解。”先入之见与前见的意思有所重叠;“完全性的先把握”,加达默尔的说法是,“作为一切理解基础的这种循环的意义,还有一个进一层的诠释学结论,这个结论我想称之为‘完全性的先把握’(VorgriffderVollkommenheit)。显然,这也是支配一切理解的一种形式的前提条件。它说的是,只有那种实际上表现了某种意义完全统一性的东西才是可理解的。”“这种支配我们一切理解的完全性的先把握本身在内容上每次总是特定的。它不仅预先假定了一种内在的意义统一性来指导读者,而且读者的理解也是经常地由先验的意义预期所引导,而这种先验的意义预期来自于与被意指东西的真理的关系。……我们根据从我们自己的先行实际关系中所获得的意义预期理解了流传下来的本文”,另外,“处境”、“视域”等词也都与前理解有关系。
单从概念上来看,发生在理解之前的事情太多了,我们甚至搞不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加达默尔的论述是有原则贯穿在其中的。总的说来,他区分了主体本身的情况、事情本身的情况及这两者所共处的传统,提出真前见与伪前见的分别,并强调传统对于正确进入循环的积极意义。在加达默尔那里,与前理解有关的概念尽管繁杂,归纳起来其实只有两种,一是真的,是生产性的,一切前见、前见解、预期、先把握在其积极的意义上,都属于这个范畴;另一种是假的,他主要来自主体的轻率的判断,通常与事情本身无关,以上的诸概念在其消极意义上又都属于这个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