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讨论黑格尔哲学中的一个问题:苦恼意识及其出(14)

2014-09-26 01:00
导读:个体生命也会把自我认同于无限的一方,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专门讨论苦恼意识的这一部分称之为“纯粹意识”,在这个纯粹意识中,象在前一种意识

个体生命也会把自我认同于无限的一方,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专门讨论苦恼意识的这一部分称之为“纯粹意识”,在这个纯粹意识中,象在前一种意识中那样,它把纯粹思维和个别性结合起来了。但与前述把本质当个别性的作法不同,在这里,本质被认作是无限的,而个别性的有机体生命作为纯粹的思维而直接达到无限。可是,“当意识在不变的意识里直接地达到它自身时,它却发现它自身与那不变的意识正相对立,意识不惟没有把捉住本质,它仅仅感觉到,并且堕回到自己原来的境地,既然意识之达到自身并不能免除这种对立,所以它不惟没有把握住本质,而只是抓住了非本质的东西。”(9)这样,它就发现被它认同于自身的无限的那方面实际上是在它自己的对立面,是一个彼岸,它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一个非本质的方面。“不变的本质对意识说来只是异己的本质,它对于个别性采取裁判态度。”(10)换言之,个体生命无论怎样确信它自己作为自我是无限的,它都不能否认自己首先还是有限的有机生命体,并且在无限的对立比较之下,它更强列地感受到这一点。
总之,苦恼意识的出发点虽然是有限性与无限性因当统一在自我意识之内,但是由于它把有限性与无限性分裂对立开来,所以,当它认同于有限,则无限在它之外,这与它作为自我的本质是不相容的,当它认同于无限,它又不能否认它实际是作为有限的个体生命而存在的。所以,“苦恼意识在哪里去寻求本质,本质就不能在那里被它找到;因为本质已经被认作彼岸。”即苦恼意识已经认为有机体生命与无限是对立的。(11)苦恼意识是主奴斗争在同一个自我意识内部斗争的结果,它在有限与无限之间徘徊不己。它的苦恼也正是来自于这种无限与有限的对立。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2)苦恼意识在现代
在黑格尔的研究者中关于苦恼意识有一个争论不已的问题,那就是:黑格尔所说的苦恼意识到底是指那一个时代的现象?
黑格尔本人在《精神现象学》中集中论述苦恼意识的段落中并没有指明这种苦恼意识的时代,这是黑格尔写作的一个特点,他往往是若隐若现地让人联想起某些时代,但是并不给人以明确的文本根据。例如,在谈到以无限为本质的苦恼意识时说到“它不是在思想,而只是在默想,——它是虔敬默祷的默想。它的思维不过是无形象的钟声的沉响或一种热薰薰的香烟的缭绕”等等(指纯粹意识)使人联想起中世纪的天主教,而在伊波利特的解释中,苦恼意识又是与犹太教联系起来的,他认为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虽未出现苦恼意识一词,但他在谈论亚伯拉罕时,已经表明了亚伯拉罕代表着《精神现象学》中所说的苦恼意识。许多著名的黑格尔研究者都普遍地把苦恼意识与天主教或犹太教联系起来。
但是,如果我们使用伊波利特的方法,即不是去看是否在字面上出现“苦恼意识”一词,而是从上述对苦恼意识的界定来考察何种意识可以被称为苦恼意识,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问,苦恼意识除了天主教与犹太教这外,是否也能在现代出现?毕竟,黑格尔本人并没有在文本中为苦恼意识的时代划分提出明确依据。我们在这里要论证的是,苦恼意识完全可以在现代出现。
当然在论证这一点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什么是现代做一界定。“现代的”在英语中是Modern,中文常常将之译成近代,而本文却认为译为现代更合适,因为如本文后面将要论证的,我们当前生活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讲尚未超越这个“现代”。黑格尔本人在《哲学史讲演录》里的第三部分“现代哲学”中开篇就说,“真正说来,从宗教改革的时候起,我们就进入了第三个时期”,显然这第三个时期就是现代(因为它就列在“现代哲学”这个大标题之下),他接着说到,“现代哲学的出发点,是古代哲学最后所达到的那个原则,即现实自我意识的立场”,(12)“人获得了自信,信任自己的那种作为思维的思维”,“人意识到了自己的意志和成就”,(13)“人们向良知呼吁,而不再诉诸教父和亚里士多德,诉诸权威;鼓舞着、激励着人们的,是内在的、自己的精神”。(14)我们今天的时代可以在其它许多方面与黑格尔所说的现代不同,但在对自我意识的态度上,黑格尔的上述语词也完全地适用于描绘我们今天的时代。由于本文关心的苦恼意识问题正是与自我意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从自我意识的这一角度来说,我们仍处在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所称为的“现代”之中。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进行进一步的论证:黑格尔所关心的苦恼意识,也是我们今天所要关心的现代苦恼意识,黑格尔时代对自我的高扬以及对自我的误解在我们时代都存在。
上一篇:思孟学派的由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