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黑格尔哲学中的一个问题:苦恼意识及其出(4)
2014-09-26 01:00
导读:这样一幅场景,黑格尔是用沉重的哲学话语来描绘的。我们在此作一简述。 象我们上文在批驳感性确定性时说的那种差别转为联系、那样一种差别的统一
这样一幅场景,黑格尔是用沉重的哲学话语来描绘的。我们在此作一简述。
象我们上文在批驳感性确定性时说的那种差别转为联系、那样一种差别的统一,即特殊与普遍的关系还是一种相当浅层次的联系。这种关系出现在机械自然中。在这一层次,差别诚然存在,但是这些差别没有什么对立关系,“每一差别于其它差别之外独立存在”,就象轻轻刺破的一道口子,分开来的部分还是可以相对独立地存在在那里,它们各各不同,但它们的差别离对立还相去甚远,还不是一种深层内在的差别。尽管它们的不同之点可以非常多,但这些不同之点是散漫的、随机散布的不同,而不是内在的、从“一”之中爆发出来的不同之点。
这时那普遍、那“一”表现为“统摄它的一切规定性的整体,……,其中个别物体虽各有独立的客观存在,而同时却都统摄于同一体系统(原文黑体)。例如太阳系就是这样方式的客观存在。太阳、彗星、月球和行星一方面现为互相差别的独立自在的天体;另一方面它们只有根据它们在诸天体的整个系统中所占的地位,才成为它们之所以为它们。”(11)可以说,这样一种联系,是一种外在的联系,是差别之物所没有自觉到的,因而是“纯然自在”的。统一“还是沉没在它的实在里,还没有显现为这种实在的观念性和内在的自为存在。它的存在的基本形式还是它的各差别的各自独立,互相外在。”(12)
这段话是很有启发性的,同一性还沉没在分散的、杂多的、独立的诸差别中。而黑格尔在这里提出了“观念的”与“自为的”这两个概念。所谓“观念的”、“自为的”就是那潜在的、分散的、松散的联系能够内敛而成为自觉的,有意识的,因为“观念的”蕴涵了这个含义:“在自为存里,已经渗入理想性这一范畴。”(13)(注,在这里我们又遇到了黑格尔用以描绘普遍与特殊关系的另一对术语观念性,或译理想性与现实性,前者是指统一,而后者指的则是差别)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如果那一,那普遍,那联系与统一要从这个影影绰绰的状态变得清晰起来,就要使象太阳系中那样的分散的差别回到一种更明确的统一。这就要求“自然差别的这种整体一方面把概念明白外现为它的各种规定性”,即多样性,“另一方面却又把它的每一个特殊的自我封闭似的独立状态取消掉,使观念性显(在这种观念性里各差异回到了这主体的统一——原文)表现为对这些差异灌注生气的普遍源泉。”(14)这时,统一不再沉没在现实中,而是作为内在的同一和普遍性而出现,这时就出现了有机体。
有机体有三个特色,其一、差别是存在的;其二、这些差别又被统摄在一个躯体中;其三、出现了灵魂。灵魂是躯体的“观念”,或形式。因为灵魂成为躯体各部分的统一和通体渗透的普遍性,灵魂作为躯体的观念,同时也就是躯体的真理本质。黑格尔又说灵魂表现为感觉,“灵魂在它的身体里既见出主体性的统一,……这在感觉里就可以看出,生物的感觉并不只是独立地起于身体上某一部分,它就是全身的这种观念性的统一。感觉弥漫全身各部分,在无数处同时感到,但是在同一身体上并没有成千上万的感觉者,却只有一个感觉者,一个主体”。(15)
这样,我们看到统一性联系内敛而成了灵魂、感觉、观念,黑格尔把主体这个称谓给了生命体,我们也从中可以窥视出,主体是一种对统一的知觉体,“精神”正在慢慢地走到前台。
在有机体中,我们看到联系是进一步加深了,但这也是以差别进到对立或者说进到矛盾为代价的,因为在生命有机体中的各部分之间的差别成了一种内在差别。
关于差别进到差异,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说的很明白,“差别是直接的差别或差异。所谓差异或多样性即不同的事物,按照它们的原样,各自独立,与他物发生关系后互不受影响,因而这关系对双方都是外在的。……于是差别就落在它们之外而成为一个第三者”。(16)而内在的差别则是“一方映现在另一方中”。在生命体中,各部分之间的差别就是这样一种内在的差别。太阳系里各个部分的差别是一种外在的差别,因为那个系统的统一最终集中为太阳,如两个行星之间的差别主要地被它们与太阳的关系所规定,而不是由它们两者本身规定其差别,因而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地重要,这种差别的规定还在一个第三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