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黑格尔哲学中的一个问题:苦恼意识及其出(15)
2014-09-26 01:00
导读:那么,何以论证现代存在着苦恼意识,甚至现代就是一个苦恼意识的时代呢?我们认为,通过分析现代哲学(也就是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中的现代哲学
那么,何以论证现代存在着苦恼意识,甚至现代就是一个苦恼意识的时代呢?我们认为,通过分析现代哲学(也就是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中的现代哲学)可以来论证这一点。
从黑格尔对现代哲学的分析来看,我们可以归结出现代哲学中最为黑格尔所重视的两大特点:第一,是自我意识,或者说主体性的出现;第二,是现代哲学的知性特点(这里指现代哲学中十七、十八世纪时期)。我们也将从这两点来论证,现代哲学是一种苦恼意识的哲学。
关于黑格尔对现代哲学的第一个特点的态度已是不言而喻的了,不仅上面从《哲学史讲演录》而来的这些引文可以证明黑格尔对现代哲学这一特点的欢呼,而且从第一章黑格尔对自我意识的阐述来看,对自我意识的重视是其哲学内在逻辑的要求。但是,正如我们在第一章指出的那样,自我意识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自我意识的真正实现。因为自我意识作为绝对差异的统一,其实现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自我意识出现之初,它往往是作为空无内容的抽象普遍性而存在,是无差异的“一”,是“我是我”的同义反复。而现代哲学之所以未能认识到自我意识的真正内涵又是与现代哲学的第二个特点,即知性思维的特点联系在一起的。
黑格尔对知性思维的批评人是众所周知的,在此只需做一简单的概述。知性思维就是一种坚持抽象同一性的思维,它无所不用是矛盾律,因此,同一就是同一,差别就是差别,换言之,特殊与普遍是分开的,普遍不是作为特殊之统一的普遍,而特殊也就不可能包含在普遍之中,而我们已经知道,特殊与普遍之关系的另一名称就是有限与无限,所以,我们也可说,知性思维将有限与无限分裂对立起来。
黑格尔对知性思维的批评已是老生常谈。不过,我们应当看到,黑格尔对知性思维的批评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批评,相反,我们应当把黑格尔的思维方式批评置于他对个体生命的关怀中来理解。所以,黑格尔的逻辑学也就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逻辑学,而一种生存论哲学。这样来看待黑格尔对现代哲学中知性思维的批评,就可以发现知性思维与苦恼意识的内在联系。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以知性思维的方式来看,有限的有机体生命与无限、普遍是相互对立着的,这就构成了要求着自我意识的现代哲学的内在矛盾。而这也正是上述对苦恼意识的界定中所说的自我意识的内在的二元化。由此我们看到,苦恼意识不仅仅是在天主教或犹太教那里存在,而且从现代哲学的上述两大特点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现代哲学是一种关于苦恼意识的哲学。
这里有必要指出,黑格尔虽然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欢呼自我意识在现代哲学中出现,但是,在其它许多地方黑格尔称在希腊之后的罗马帝国时代,尤其是在罗马帝国晚期的基督教出现的时代,甚至在更早的亚伯拉罕的时代,自我意识就出现了,并且与此同时出现了苦恼意识。所以,我们在这里指出现代哲学是苦恼意识的哲学、苦恼意识在现代存在,并不是将之视为现代的特产,至于现代苦恼意识与古代的苦恼意识之间有何关系?古代苦恼意识的哲学表达是怎样的?本文都不涉及。但本文的一个观点是,黑格尔是一位关心着时代的思想家,黑格尔是从自身经历到的苦恼意识,去追想过往的苦恼意识,其追想的目的也不是发幽古之思,而是通过对过往的苦恼意识的分析,来透视现代的苦恼意识,黑格尔要医治的不是过往之人的苦恼,而是现代人的苦恼。
下面,我们就是来具体地考察苦恼意识在现在的表现形式,这个考察过程会反过来印证我们的上述观点,即现时代作为苦恼意识是黑格尔关心的焦点。
第二节 功利意识
(1)苦恼意识表现为功利意识
本节讨论苦恼意识在现代出现时所采取的第一种形式,即功利意识的形式。简而言之,这种是一种把自我定位在有限一方而把无限置于自我之外的意识。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这功利意识在现代哲学中的表述。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的一段话中说,当人达到了“我”之后,会发生这样一种精神现象的转化:“这种以自己为轴心的单向自转运动,必然把自己抛散,化为诸多环节,因为,只有当它区别它自己为环节时,它本身才是一种运动。这种环节区别运动,把不动的东西(本质),当作不复是现实思维、不复是自身生活的纯粹存在的一种空壳,抛在身后。因为这种区别运动,作为差别,乃是一切内容。”(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