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农村经济发展研究(3)
2013-05-13 01:07
导读:一、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产权不清。 1996年农村信用合作社从农行脱离,恢复了合作金融的地位,但我国绝大多数农村信用社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演变来的,历
一、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产权不清。
1996年农村信用合作社从农行脱离,恢复了合作金融的地位,但我国绝大多数农村信用社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演变来的,历年的积累和亏损很难界定是由谁来所有也就是说并没有独立的产权体制也没有使社员与农村信用社建立起稳定的利益机制。这就是目前农村信用社无法全力支持农村经济建设且自身运行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1]。从我国农村信用社建立初始,在产权制度上存在明显的缺陷,产权没有得到清晰的界定,全体社员对他们出资组建的信用合作社只有名义上的产权归属关系,而实际上的产权所有者却是国家或者集体,这个集体并非全体社员组成的集体,而是一个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比较含混的集体,全体社员作为农村信用社产权主体的地位事实上被架空,他们本该享有的权利绝大多数都名存实亡。农村信用社的产权被人为虚置,产权关系是模糊的。
二、法人治理结构残缺。
农村信用社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以及产权不清晰,使得其治理结构不健全,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三会”制度有名无实。农村信用社的“三会”是指社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三会制度却流于形式,并没有实质的内容,无法发挥其作用。 其次,民主管理流于形式。一是现有股金中法人股偏少、个人股和职工股较多,股金结构配置的缺陷,影响股东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出现“搭便车”现象。二是入股对象主要是农民和信用社职工,文化水平偏低,市场意识、维权意识、民主管理意识淡薄,与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所要求的股东的差距较大。再次,农村信用社制度构建粗化。许多农村信用社高级管理人员没有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工作职责不清,平常争权夺利,遇事互相推脱,合力不足,造成极大的内耗。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三、竞争主体和竞争机制的缺失以及多元经营目标的冲突。
首先,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除农业银行外,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几经基本从县级以下区域退出,而农行为了自己的经营目标也渐渐的退出了农村市场。诸多因素是信用社成为了农村市场上的唯一正规金融,这样的局面看似一个绝好的发展机会,但事实表明:在这种竞争主图和机制缺乏的环境加之信用社本身的缺陷,给它的生存和成长带来了更大的制约;其次,其经营目标主要有合作制目标、政策性目标、盈利性目标以及自己本身的规模经济目标。这众多经营目标的经营方式既不能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完成支持“三农”的任务[1],自身也不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四、历史包袱沉重,资产质量差,整体经营困难、潜在风险大。
从图2可以发现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沉重,近几年净资产全部为负值而且呈上升趋势。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除了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清晰,经营管理不善,内部人控制等内在原因,还有一系列外部原因。这些
原因包括:一是国家对农村信用社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导致了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损失,如农村信用社交由公
社、大队管理,管理的混乱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时,农业银行也通过多种形式
转嫁了一些不良贷款或者呆帐、死帐,造成资产的流失;二是信用社执行国家平衡物价等宏观政策创办保
值储蓄而垫付的保值补贴利息:三是农村信用社执行地方政府对于当地经济支持产生的行政贷款所形成的死帐、呆帐。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图2 全国农村信用社净资产表 单位:亿元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净资产 -816.9 -928.5 -1840.2 -2316 -2639.6 -3300
五、管理体制不顺畅,管理职权和责任不明确。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农村信用社由于其特殊的产权结构以及历史原因,造成管理体制不流畅。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从产生以来在管理上有一系列的变更,它的管理部门经过数次较大的变更,在系统管理上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县市以上管理机构设置参差不齐。在县市级一般都成立了县市联社,而在市州一级和省一级不同地区设置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是在人行或银监局设立信用合作社管理办公室,有的成立行业协会,代行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职能,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形成统一的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机构。农村信用社管理结构设置的多样化,不利于农村信用社统一管理,无法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的整体优势,使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也无法发挥农村信用社资金在更大范围内调剂整合以及发挥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优势。
2.2.4 农村非正规金融以及小额信贷发展中的难题
2.2.4.1农村非正规金融引导缺失
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指农村中非法定的金融组织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农户之间或农户与农村企业主之间的直接融资等金融活动.目前,我国的农村非正规金融主要包括自由借贷、私人钱庄、合会、典当业信用、民间集资、民间贴现和其他民间借贷等组织形式.其中具有合作性质的组织形式包括小额信贷、合会、资金互助社以及民间集资和互联性信贷交易等。
非正规金融也存在它自身固有的问题。由于范围和规模过于狭小,导致风险无法有效分散,因此一旦出现了债务危机,可能会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样,引起一系列的风险,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也有的非正规金融,明显地带有诈骗的性质,会直接损害到社会信用。同时非正规金融更加缺少一个合法化的地位以及法律规则的约束和保障。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2.2.4.2 小额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
小额信贷是一种城乡低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的小规模的金融服务方式。旨在通过金融服务为贫困农户或微型企业提供获得自我就业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其走向自我生存和发展。它既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又是一种扶贫的重要方式。目前,世界各国都有小额现代的实践,我国在小额信贷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小额信贷的顺利实施以及支农作用的有效发挥。
一、对农户小额信贷的认识不足。一方面作为小额信贷的发放主体 ,农村信用合作社存在模糊认识,认为小额信贷单笔业务额小,经营成本高,利润空间小而且风险大,对信贷工作的态度不积极主动。另一方面广大农户受小农经济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论文的影响,不愿意贷款,不敢贷款;由于宣传不到位以及信用观念缺乏导致还款不主动,甚至出现额以逃避债务的现象;得到贷款的农民缺乏经营知识,更有农民改变贷款的用途使得信贷资金不能充分发挥支农的用途,并导致贷款无法到期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