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农村经济发展研究(9)

2013-05-13 01:07
导读:国务院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要求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理顺管理体

国务院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要求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理顺管理体制,将农村信用社管理交由省级政府负责,国家给予适当财政扶持。按照“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监督管理体制,分别确定有关方面的监督管理责任。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一方面有利于落实管理责任,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使地方政府与信用社的关系从行政干预到对其负责,帮助农村信用社改善经营和发展业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使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和支持信用社的发展。
4.4 促进农村非正规金融以及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
4.4.1积极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
一、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二重性。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双层的作用。它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产生一定负面效应。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活跃农村金融市场,为农村个体户、私营经济在内的小型经济主体提供金融支持;在外部加大国有银行农村金融改革的压力和动力,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但存在着这样一些消极的影响:由于缺乏专业经营和不要的外部约束导致高风险;缺乏交易的纪律和法律保障导致纠风不断;扰乱了正常的金融持续。
二、积极鼓励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
正因为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两面性,我们在对待非正规金融的问题上,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鼓励它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积极的一面,同时创造条件把不利因素得到转化,建立一个具有自我发展、自我约束、高效运转的农村新型金融体系,在时机成熟时让它逐步纳入正规金融中来。其具体措施有: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一)完善相关性的制度和信用基础,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完善监督体系,加强中央银行的管理,补充修订相应的法律法规。
(二)按市场化原则“准入准出”,可以考虑放松对民营金融组织的准入限制,同时也可以依法对风险达到一定程度或有重大非法违规行为的机构进行清理、关闭、兼并和重组。
(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进一步完善担保机制。存款保险的建立实施市场化“退出”的必要措施。也有助于提升中小金融机构的社会信誉;而完善担保机制则有利于业务的拓展,保证机构的资金安全。
允许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并且合理规范、积极引导,相信它能以其融资速度快、信贷资金低、利率具有弹性、服务态度好、渠道广、回收快、资金利用率高的特点而经久不衰为农村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建设和谐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4.4.2 促进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
一、小额信贷的产生及其发展
小额信贷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亚洲最贫困的国家孟加拉国,从80年代起许多国家效仿这一做法并创造了具有各国特色的不同模式。先后出现了孟加拉“乡村银行”(GB)、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BRI)的农村信贷部、玻利维亚的“阳光银行”的一批信贷组织和机构。其本质上是一种信贷方式,但因为它在一些地区成功的实现了正规资金长期以来没能解决的为贫困农户提供有效信贷服务并同时维持自身持续而被许多发展机构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视为一种新的有效的农村金融解决方案。据世界银行统计:到1996年6月底,全世界有近900个小额信贷项目机构。
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3年至1996年10月在河南、河北、陕西、云南、贵州的一些贫困地区进行了“GB”模式试点。联合国开发署、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也先后在我国开展了试点工作。探索GB模式在我国的可行性——半官或民间机构实施,强调项目运作规范化,基本没有政府资金的介入;第二阶段为扩展阶段,其显著特征市政府从资金、人力和组织上进行推动。至2002年9月,全国90%上的农村次农舍发放小额信用贷款,贷款余额789亿元,有4657万农户得到了信贷支持。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提高并加速了农村信用社的成长,使之成为支农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和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促进农户小额信贷的发展对策
小额信贷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能有效的促进农村信用环境优化,推动农村资源的有效整合,支持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化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并将加速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那么我们就因该解除制约它发展的因素,促进它的良好稳定成长。具体的思路如下:
(一)强化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农户小额信贷的认识。
全面推广农户小额信贷意义重大,必须加强领导、积极宣传、提高认识。有人认为农户小额信贷风险大,收益低,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项调查显示,小额信贷本息回收率平均在85%以上,一些地区甚至达到95%以上,这大大高于我国银行的贷款本息回收率,由此说明我国农村并不缺乏信用;要通过对小额信贷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民从过去狭隘的小农意识中解脱出来,不仅自身舍得投入,而且敢于负债经营,实现从不敢贷款到主动要求贷款,从不敢投入到积极选项投入的转变,为小额信贷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6]。
(二)规范农户小额信贷的发放。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规范建档。信用社要采取合法手段和有效方式,对农户的生产经营、家庭收入、财产和负债情况、农户信誉等进行摸底,评定工作要严格遵守程序,保证质量,建立规范的农户经济档案,公开民主、增加透明度。保证农户信用等级的公开、公平、公正。同时落实责任、防范风险建立信贷风险控制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明确责任,把风险降到最低。
(三)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农户小额信贷面向千家万户,工作量大,政策性强,单靠信用社来推广显然不够,必须紧紧依靠地方政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小额信贷制度移植的初期,政府的介入必不可少。农户小额信贷,信用是关键,政府可以协助信用社把好贷前资信评定关、资金使用关和偿贷信用关,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地方政府至少可以起到三方面的作用:一是纽带作用,在农户与信用社之间起桥梁的作用。二是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教育农民要建立自己的信用,及时的还清贷款。三是制定规则来约束双方的信贷行为,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我们要认识到政府在推广小额信贷的过程中起的只是“市场增进”的作用,切不可超越职权。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四)国家加大改革和政策的扶持力度。加强规范工作,让整个信贷工作有法律保障;既保障农户的权益同时也让信用社得到良好的发展;建立资金的回流机制,增加小额信贷的资金来源;建立适应农村发展的信贷支持和创新体制;建立多层金融体系,在小额信贷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并对小额信贷进行财政贴息等。
上一篇: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