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前期财政概述论文(8)
2013-10-03 01:09
导读:清前期盐课收数,顺治初约征56万余两。以后全国统一,增引加课,到嘉、道时,连正、杂都在内额征银750万余两。但实征不到此数,乾隆以后各朝每年实
清前期盐课收数,顺治初约征56万余两。以后全国统一,增引加课,到嘉、道时,连正、杂都在内额征银750万余两。但实征不到此数,乾隆以后各朝每年实征盐课银大约只有500多万两。其时国家有事,如遇庆典及用兵等,每每要盐商出银“报效”,多或数百万两,少亦有数十万两,而政府就常以减免盐课作为回报。
为保证官盐行销和政府课入,清代严禁私盐。私盐有场私、商私、船私、车私、漕私、邻私、枭私、官私、军私等多种,皆在禁止之列。稽查私盐由各省地方官员及驻扎军队负责,有的地方还有盐商自己的缉私武装。缉私例给缉私经费,规定若因缉私不力致使官盐销数短绌,核其短销之数,在缉私经费内扣成补还。又实行有盐徒私贩十家连坐之法及缉获私盐恩赏条例。若巡查兵役纵私包庇,经人告发,该管官吏及兵役与枭贩一体治罪。尽管有种种禁令,清前期各地仍多有私盐运贩。乾、嘉以后,随着盐务败坏,官盐价格增昂,私盐更盛。道光时淮盐改引行票,目的之一就在降低官盐成本,以抵制私盐。
(三)榷关和关税
1、榷关
清前期继承历代“关市之征”,在水陆冲要及商品集散地设置税关,对过往货物和船只征税,总称为“关税”。最初之关仍沿明代钞关设立,以后数目增多,不仅水路要津,而且陆路通商要地亦设置之。关有户关、工关之别,前者隶于户部,税款岁输户部供国用;后者隶于工部,主要征收竹木税和船税,税款专佐工部营缮之需。鸦片战争以后,为与通商口岸新设之海关相区别,原来之关被称为“旧关”、“老关”或“常关”,所征之税称“常关税”,而新设之海关则称为“新关”或“洋关”,所征之税称“洋税”(后亦通称“关税”)。
清前期的税关,《会典》记载户关24、工关5。实际不只此数。乾隆以后,户关较稳定设立者有30余个,分布如下(前有“*”号者为贵州司所管之24关):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京师:*崇文门、*左翼、*右翼、*通州(坐粮厅);
直隶:*天津关、*山海关、*张家口;
盛京:奉天关、中江关;
山东:*临清关;
山西:*杀虎口、*归化城;
江苏:*江海关、*浒墅关、*淮安关、*扬州关、*西新关;
安徽:*凤阳关、*芜湖关;
江西:*九江关、*赣关;
福建:*闽海关、闽安关;
浙江:*浙海关、*北新关;
湖北:武昌关;
四川:夔关、打箭炉;
广东:*粤海关、*太平关;
广西:梧州厂、浔州厂。
工关有直隶之通永道、潘桃口、古北口,山西之杀虎口、武元城,山东之临清砖版闸,江苏之龙江关、宿迁关,安徽之芜湖关,浙江之南新关,湖北之荆关,湖南之辰关,四川之渝关,以及东北地区的宁古塔、辉发、穆钦、伯都纳等,共计十几处。
税关以监督总司榷务。其中崇文门及左、右翼监督由内务府大臣及尚书、侍郎兼充,通州关监督由坐粮厅兼任,外省各关监督或由部题请特简,或在各部司员内选派,或由外官兼充。京差专任者皆一年更代,外官兼管者或派将军(闽海关由福州将军兼管),或派织造,或由督抚以所属道府官派充。工关除部派司员征税及交地方官兼管者外,多是由所在户关兼管。由户关兼管的工关有:杀虎口工关,由杀虎口户关兼管;临清砖版闸工关,由临清户关兼管;龙江关,由西新关兼管;宿迁关,由淮安关兼管;芜湖工关,由芜湖户关兼管;南新关,由北新关兼管;渝关,由夔关兼管。
2、关税
关税征收以货物税为主,通行舟船处兼征船税;工关专税竹木,但在商旅辐辏之地也税船、货。税则由户部颁定,刊之木榜于关口孔道。货税税率自雍、乾以后为值百抽五,但实际上各关往往有自定税率,且有同为一关而各征税口岸税率不同者。正税之外,另有种种附加征收,如盖印费、单费、验货费、补水费、办公费等等,名目及征率多由税吏擅自规定,各关不完全相同,有时附加征收远超过正税。船税通称“船料”或“梁头税银”,一般按船只的梁头大小征收,也有按舱或桅封计征的。商船过关、出洋,或船、货并征,或只税其一,情形不同。商人贩运米谷往受灾地方赈粜,某些官运物品如各省鼓铸所用之铜铅、官仓营汛所籴之米谷,以及商民随身携带或船载常用零碎物品,例得免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