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知识治理的实施策略研究(1)(10)
2015-02-18 01:23
导读:要将创新作为企业竞争力来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必须建立起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除了有创新成功奖励机制外,还应该建立起创新失
要将创新作为企业竞争力来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必须建立起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除了有创新成功奖励机制外,还应该建立起创新失败宽容机制。建立创新失败宽容机制,就应该对各个岗位和职位予以定级,根据不同的级别规划可以失败的辞书、项目数、时间和经费规模。在上述范围内答应失败,超出范围的失败是不受支持的或者是要受到惩罚的。这样,由于在一定范围内的失败可以被宽容,企业员工创新的积极性就会高涨,创新意识就会增强,显然,创新成果也会随之增多。除了限定宽容的范围之外,创新失败宽容机制还要求失败者将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整理成相应材料,供其他人参考。这样,就将主观上不愿意看到的失败客观上规范起来,纳进有效治理的范畴,同时找寻失败原因,为后续的成功奠定基础,真正做到“失败是成功之母”。
策略四:通过建立各种合作形式访问外部知识库,建立递增收益网络
产业经济时代提出的收益递减律以为,用于进步资源效率的投资越多,所获得的边际效益就越低。因此,企业最大的经济利益来源于未开发或未充分开发的资源上,如货币、土地、设备和劳动力等,但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收益递减率已无法解释为什么比尔?盖茨仅凭视窗软件便成为全球首富,而且天天至少有几千万美元进进他的帐户。这种新现象说明,在知识经济时代,存在着收益递增率即进步资源效率的投资越多,获得的边际效益将越多。它的运作方式就像生态系统的运作方式:一种有机体的繁衍,只要能适应环境存活下来,就会呈几何级数增长。所以,要建立递增收益网络,必须跳出传统经济理论的圈子,转换思维角度。传统经济理论不仅以为“生产要素”投进的收益是递减的,而且以为市场中的竞争对手之间的博弈也是一种零和博弈,双赢的状态是不会出现的。而现代分子经济学以为,双赢状态是完全可能的。微软公司、联邦捷运公司就是成功的典范。微软公司由于重视也极善于处理好产品终极用户、零售商、专业制造商、竞争对手和政府部分这五大环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建网把它巩固下来,从而使其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因此,企业之间就有必要以各种形式来加强联系,建立一个递增收益网络。企业收购或吞并是一种潜伏的投资,能缩小知识差距。如在适当的条件下,吞并一个在特殊市场建立销售网络的传统企业,可以极大地改善收购者的市场机会。战略同盟是一种基于共同目标而广泛合作的方式,每个合作企业都可以从对方获取物资资源、市场、知识和资金,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产品链可以用来弥补企业产品系列的不足,目的是减少本钱和风险,缩短上市时间,控制知识活动,降低竞争程度。企业的知识活动和更新中存在的知识链则是一种更进一步的合作,它是指:知识的采集与加工→知识的存储与积累→知识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使用与创新,其目的是相互学习和获取知识,基于战略利益(如规模经济利益)是它有别于其它合作方式的地方。成功的知识治理不仅在于对知识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治理,而且在于优化各个环节之间的关联,加快知识的活动速度,使知识成为企业永不枯竭的资源。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策略五:重视人才治理,构建激励机制
众所周知,在传统产业经济下形成的激励制度是建立在“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之上的,知识没有被看作是一种资源,各种类型的知识只不过是由于“雇佣”而生产出的副产品。尤其在我国的国有企业内部,分配是以“官”为本位进行划分的,企业内各类专家型人才得不到应用的激励。组织成员的各类创新活动,无论对企业的价值再大,多以“奉献”二字一笔勾销,从而使人才资源大量流失。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该熟悉到人既是知识存储的载体,又是知识创新的主体。人力资源治理是知识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进、储备、培养人才对于企业至关重要。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采取平衡高效的组合激励措施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物质激励,应该承认员工个人隐性知识的独创性和专用性,建立按知识贡献分配的激励制度,把员工参与知识共享的程度与薪金和升职挂钩,用物质利益来驱动员工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具体可采用知识薪酬支付制、知识股权期权制等从近期和远期来激励员工。精神激励,能满足知识员工的创造欲、成就欲、尊重欲和自我发展欲,这对推动隐性知识共享和创新十分重要。应按能位匹配原则对员工赋予更大权力和责任,并通过工作岗位轮换等措施使工作内容丰富化,如美国IBM公司鼓励专业技术职员与治理职员进行岗位轮换。同时也可以采用知识提升和知识署名制度,来激励为公司取得较大知识成果的员工,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此外,知识培训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经营即教育,在以人为本的经济时代,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投资与开发已不仅是一种时尚了,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它能够使员工不断开阔视野,更新知识,进步技能,紧跟技术发展潮流,进步知识创新的能力,从而形成一个知识成果的良性循环。但由于员工培训存在很大的正外部效应,有的企业担心一旦员工跳槽,就是为他人作嫁衣,所有的培训将变成沉淀本钱。实在不然,企业领导人应该树立这样的理念:在人才开发上适宜的时间和金钱投进是一种立足于未来经营的投资。一方面,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为了保持竞争上风,增加员工的培训投进对保持企业的技术上风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教育培训工作可以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进步员工工作满足感和成就感,产生对企业的回属感,进而减少员工跳槽的现象。同时,培训还可以帮助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掘他们的潜力,进而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让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以满足。七、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