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近代中日比较研究综述(6)

2018-01-08 01:33
导读:关于洋务和明治维新时期两国推进军事近代化的进程。有学者进行系统考察后指出,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军事制度转换与否。明治政府对封建军事制度进行了


关于洋务和明治维新时期两国推进军事近代化的进程。有学者进行系统考察后指出,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军事制度转换与否。明治政府对封建军事制度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造,而清政府却没有触动封建军事体制。明治政府统一军权于中央,而清政府却不能克服军权分散、失控的局面。明治政府实行全民征兵制,建立完备的近代兵役制,而清政府依然维持世袭、世业、招募兵制。在武器装备方面,日本更新的速度比更快,武器型号更为统一。就军事领导人员而言,日本高级将领大多有赴欧美考察的经历,而清政府的军务要员在甲午战争前无一走出国门,故前者的近代军事素养总体上高于后者。两国虽同样借助于西方军事人才和技术装备,但日本很快实现了自立,而清政府一直不能摆脱依赖性。上述差异,分别是由明治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和清政府腐朽的封建性质所决定的。(注:《中日近代化比较研究》,第八章。) 

关于近代海军建设和甲午战争。有学者在对比了两国海军军制后指出,日本实行军政、军令机构双元制的组织机构体制和联合舰队编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全国海军的作战能力,而清朝的海军最高组织机构海军衙门,却因不同派系的矛盾而形同虚设,四支舰队各自为政。日本海军中的官制、兵制有助于树立官兵的荣誉感和责任心,而清朝海军中的官兵俸银差别过大,恤俸制度也极不完善,官兵积极性。在征募制度方面,日本海军有常备、后备、国民三种兵役,而清朝海军实行临时招兵制度。在军规方面,清朝海军的训练和纪律没有日本严格。(注:姚锦祥:《十九世纪中晚期中日两国近代海军军制之比较》,《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有学者对甲午战争前中日海军的实力作了比较后指出,中国海军各舰队军舰的总排水量、炮数超过日本,日本海军的鱼雷发射管多于中国,但中国真正能够用于对付日本的只有一支北洋舰队,它与日本的联合舰队相比,在舰数、炮数、鱼雷发射管数、总吨数、总马力、平均速力、总兵力等方面均不能及。(注:关捷:《甲午战争前中日海军力量之对比》,《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而这种劣势的形成,研究者一致认为是清政府1888年后不再推进海军建设,而日本却倾全国之力建设海军的结果。(注:前揭关捷文;戴逸:《中日甲午战争的前因与后果》,《教学》1994年第7期。)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关于甲午战争中两国的军力,多数人认为,从军制、装备、官兵素质,尤其是战场上交锋的实际情况来看,是中弱日强。(注:参见迟云飞《从国情国力军力的比较看中日甲午战争》,《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栾建强《甲午战争:中日舰队实力差异分明,落后挨打确属不朽真理》,1995年2月11日《中国青年报》。)但也有人认为日本的军事实力并不比中国强多少,中国的军事实力是不错的。(注:姜铎:《论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史林》1993年第2期。) 

有学者对中日海战作了比较,得出如下结论:从总体上看,日军高度重视制海权,故以海战为核心制定作战计划,而清政府始终没有制定出针锋相对的战略方针,也未就统一指挥全国海军参战和海陆军协同作战等做出具体部署。从实战来看,北洋舰队消极防御,日本海军气势夺人,特别是在黄海海战中,前者难敌后者在航速、火炮射速上的优势,指挥水平亦低,遭受了对全局有深刻影响的损失,由此丧失了进一步争夺制海权的能力和从海上抗击登陆作战的可能,最终全军覆灭。甲午战争中海军对于双方胜负至关重要,清军之败,关键在于当权者缺乏海军和运用海军的战略战术意识,亦即海权思想。(注:苏小东、马骏杰:《试论海军、海战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地位和影响》,《福建论坛》1991年第5期。) 

有学者对甲午战争中双方的陆战作了比较后指出,论战略战术,清军先立足于避战,后消极防御,丧失时机,难以集中兵力,而日军则赢得时间,保持兵力优势,展开积极进攻。清军战术笨拙陈旧,不敌日军的灵活多变。论军制,清军采取“营哨”制,不能统一指挥,而日军实行师团制,有高效率的指挥系统。论兵种,清军只有步、骑、炮兵,且配置无统一标准,而日军在步、骑、炮兵之外,还有独立的辎重兵、工兵,导致双方的后勤保障出现重大差距。论武器装备,清军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明显劣于日军。论军事情报,清军闭塞,导致决断失误,而日军却对清军了如指掌。(注:孙洪波:《军事对比:中日甲午陆战清军败因探略》,《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1期。) 
上一篇:20世纪20年代胡适对于国学在青少年中普及的努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