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提要:冷战之后,当下的世界面临着一个“圣战(4)

2014-05-01 01:17
导读:我在这里把异端模式作为他者政治的核心逻辑。对于他者政治的论述,将在下一节给出。现在有必要揭露异端模式的格式秩序。经过福柯,话语/权力之间


  我在这里把异端模式作为他者政治的核心逻辑。对于他者政治的论述,将在下一节给出。现在有必要揭露异端模式的格式秩序。经过福柯,话语/权力之间的暧昧早已昭然若揭。异端模式中的话语权力机制,这是个有意思的题目。了解的一种话语的权力格式,也就理解了它的功能机制。它如何繁殖/复制自身,又如何嵌入并构筑了人们的观念世界,进而,如何通过话语、观念秩序,最终把异端模式的权力秩序投影到人们行动中去?这些问题很棘手,但必须解决。这三个方面是循环反馈的:话语自身的复制/繁殖←→观念世界的构筑/加固←→行为过程的扩展/膨胀←→话语自身的复制/繁殖……。但那种上帝/魔鬼、自我/他者的权力秩序却作为灵魂贯穿始终,不仅在三者之间相互投射且相互强化。这就让我们无权回避异端模式的权力秩序问题。;

  知道异端模式的权力秩序,就知道了异端模式的实质。情况至少是:;

  1.“二元对抗”中隐藏着原教旨的绝对一元性。表面上看,上帝/魔鬼、正统/异端、善/恶是一种稳定的二元结构,对立的两个概念似乎有着相当的对等性。但事实上,异端模式已经现在地设定了绝对的一元性,并且对此抱原教旨的态度。二元之间缺乏对等性。比如,上帝/魔鬼之间其实只有上帝是合法并且必要的,魔鬼只不过作为一个陪衬,他是该死的,他的作用是突出上帝的绝对性。善/恶之间也是这样,恶必将要死亡,善才是永恒。而对比阴阳观念,阴/阳是共存的,没了阴,阳也会死掉。所以说,“二元对抗”隐藏着原教旨的绝对一元性,这种原教旨就是维护一方的绝对性,并消灭另一方。;

  2.异端模式意味着价值上的“先在判定”和世界的“泛价值化”。在价值上,异端模式绝对地判定了好坏善恶,并且以此为模具把整个世界的所有情况都“泛价值化”。泛价值的绝对判定覆盖所有事情,所有事情都被做出非此即彼的绝对的价值划分。世界本身就笼盖在上帝的意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

  义/价值的阴云中。比如,美国在上一再要求全世界“选边站”:要么站在我们一边,要么站在敌人一点。31这就由泛价值化堕落到了泛立场化。泛价值化中存在着独断/专制的先在判定,它不可能经历真正的质疑,也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合法性。于是就只能堕落为顽固/专制的立场。32价值堕落为立场,这是异端模式的一个先验后果。;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异端模式在秩序上意味着性/权力性33。由于价值上的先在判定,价值堕落为立场,那么就必定意味着异端模式在其自身秩序上的权力性/政治性。立场总要寻求权力的庇护,价值先在判定的巩固也只能诉诸话语/真理的政治性。这个权力性/政治性表现为“话语压迫”和“秩序威权”。一方对另一方在内容上施行着话语压迫,在形式上则实行秩序威权。比如上帝/魔鬼这对冤家,魔鬼在话语上明显是被统治者,是弱势群体。他们之间决不仅仅是真理/谬误、善/恶之间的较量,也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较量。真理一开始就缺乏它所标榜的纯粹与纯洁。真理/话语是个混蛋,一个杂种。这里可以想象中国“亲疏模式”中的“性/性”34,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

  到这里,我相信已经给出关于异端模式的完整论证。当然人们很可能指责我的设想过于片面,以偏概全。如果允许,我愿说,在上,废话才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倘不极端,真理就显示不出来。赫拉克利特说,逻各斯惯于隐藏自己。哲学的工作是把逻各斯凸显出来。这就需要“极端”。“极端”是一种手段。我的工作就是把“异端模式”给凸显出来,这就是目的。我一再说,异端模式并是不西方人特有的,东方世界也一样具有,因此它是普遍的,只是宗教色彩浓重的地区更严重。这就更需要及时探讨某种新的可能路径,并且,同样是在一种普遍意义上。在论述中国的“亲疏模式”时,这里也没有完全纠缠于古典概念的原本意义。我想开发它的可能理论,它能够被做成什么样,而不是它原本是什么样。原本是什么样很重要,但这是思想史的题目。它能够长成什么样,这更重要。;

  2、他者政治;

  异端模式/他者政治并不是宗教所特有的,并且,也不是宗教的全部。它甚至不是宗教的主要部分,作为思维方式也是如此。我愿说,异端模式/他者政治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思维/情理格式,人们的思想/心志都明显地或潜在地具有这个格式,宗教徒在这方面往往是典型。这个模式表现在宗教、哲学、政治、伦理以及日常生活中。但追溯根源,宗教往往是异端模式的发端,也是它的生成。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诸如基督教观念中的“异端”观念,人们思维/情理格式中的异端模式就很难想象。同时,我愿意人们在一个方法论下来理解的我论证。我刚刚说,人们普遍具有“刺激-偏激”的情理路径。在刺激下总会有偏激的反应。偏激常常又促成了新的刺激。你的反应越异乎寻常,你的对手越喜欢挑逗你。这是一种“顽童”。“刺激-偏激”路径常常在差异/陌生中获得自己的土壤。;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异端模式是个母体,它复制并繁殖诸多子系统。在这一过程中异端模式的诸多格式、特性总是影射下来,就象基因的密码。这种设想类似于结构主义。在人类,由于宗教生活的广泛性与系统性,宗教的基本即异端模式不可避免地在人们的大脑中留下充分的刻痕。人类的/观念以及真理本身,很大程度上被上帝造就。人制作了上帝,接下来上帝按照上帝的逻辑制作了人以及人的世界35。这点太清楚了,以至象是废话。宗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形而上学,最高的形而上学。于是宗教跟哲学之间就存在着明显的话语互动。神的观念直接成为哲学的核心/终极概念,由此把上帝的意志/逻辑输入哲学凡胎肉体。哲学知恩图报,以理性的思辨服务于神的信仰36。人们有权要求对哲学做出审判。显然,哲学上的自我、主体、自我意识等概念,在生成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宗教逻辑,至少:;

  1)上帝是人的自我/主体意识的最大化37,上帝观念的逻辑性不可避免的投射在自我观念的逻辑中;;

  2)自我/他者之间有着上帝/魔鬼类似的权力秩序,自我先验地优先于他者,如同上帝优于魔鬼,善优于恶——上帝的五指山握有“知识/权力”间的真正秘密;;

  3)自我在他者身上获得自身,如同上帝从魔鬼获得至善。上帝至善的合理性来自魔鬼至恶的非法性,没有罪恶的他者,自我总不能获得他自身存在的确证38;;

  4)自我意识/主体观念的终极依据总是上帝观念,或者用上帝来担保“自明真理”,或者直接把真理换算为“上帝之光”,比如笛卡儿、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
上一篇:【摘要】 消亡(或终结)论产生于哲学家丧失哲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