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冷战之后,当下的世界面临着一个“圣战(8)
2014-05-01 01:17
导读:如上所证,在他者政治的理论中,敌人从来是不可或缺的。敌人是一种先验渴望。没有敌人人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套用伏尔泰的话说,没有敌人,造也要
如上所证,在他者政治的理论中,敌人从来是不可或缺的。敌人是一种先验渴望。没有敌人人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套用伏尔泰的话说,没有敌人,造也要造一个。因为没有敌人就没有自己。人们习惯于在他者的敌对关系中获得“存在的确实性”。我们可以看美国的例子。亨廷顿发现:“在独立政治时期,美国人不能把他们自己从上区别于英国人,因此他们从政治上去区分。英国体现的是专制、贵族统治和压制;而美国是、平等和共和主义的。直到19世纪末,美国通过与欧洲的对立来定义他自己。欧洲代表着过去、落伍、不自由、不平等、封建主义、君主制和帝国主义是它的特征。相反美国代表着将来、进步、自由、平等和共和的。在20世纪,美国进入世界舞台,越来越不把自己与欧洲相对,而是把自己看作欧美文明的领袖来反对那些傲慢的文明的挑战者,先是皇帝,后来是纳粹德国。”64人们通过自己的敌人才获得自我认同。所谓自我意识只是“他者意识”的产物。所以,人们不仅使用政治来促进他们的利益,而且还用它来界定自己的认同。我们只有在了解我们不是谁,并常常只有在了解我们反对谁时,才了解我们是谁。65;
在政治的上,对世界永久和平的设想不在少数。康德的经典论述至今还很有影响力。康德在晚年思考了“世界公民”与“永久和平”的问题66。康德以启蒙主义思想家的固有进路,把世界永久和平建基于历史进步的必然和民主国家和平共处的理论假设上。他的观点是典型的“历史进步论”与“民主和平论”的结合。似乎历史的理性的进步,最终会给予人类以永久和平,民主国家之间会永久地终结一切战争。但康德的最大困难在于,他依旧按照他的先验学的绝对律令模式来想象一种世界政治理论。哈贝马斯说,康德关于世界秩序的想象源自这样一种映射:“把民主国家关于公民身份和人权的实质规范性从国家层次投射到国际层次。”67他批评康德缺乏一种“相互”的视角,没能够敏感到民族主义的爆炸性潜力、新的历史自觉性的兴起以及文化差异意识的增强。68这可能是说,人们需要的不是换一种观点,或者换一种;而是换一个世界,换一种眼光。也即,最要紧的是,我们的世界不再是一个他者的世界(the;world;of;others),不再是一个紧张/对抗的世界。世界需要有“民族国家”之间的世界转变为“后民族国家”的世界。我们需要更换我们的存在论基础,而不是某种规范。对于这一点,人们首先要明白,世界——我们的世界是被做成的,没有一个所谓世界的本质——世界完全可以跟现在完全不一样。世界的本质是历史与。这就要求我们去更换一种语言格式,用一种新的语言格式制作一个新的世界。我们把“他者话语”驱逐出我们的世界,把宗教世界对我们世界的投影驱逐出去。新的世界不能生存在宗教的阴影之下。我相信这是根本之道。;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在当代我政治哲学中,一种乐观的民主永久和平论依旧有相当的跟随者。比如福山所鼓吹的历史的终结理论。他在想象:随着冷战的结束,关于意识形态的的对峙已经结束了。历史再也不会有什么重大事变了,革命成为永远遁去了的神话。历史已经终结,人们将在资本主义的纸醉金迷中获得善终。69福山以为历史的胜利不过是资本主义的胜利。福山乐观的欢呼立即得到亨廷顿悲观的回应。亨廷顿更敏锐地看到,意识形态终结之后,历史还将继续。至少,历史在将文明的冲突中继续它的讲述。世界将在西方文明、文明以及伊斯兰文明之间继续它的冲突。70以最近十年来的事端来看。似乎是亨廷顿成了真正的赢家。我不愿意看到他们任何一个人是赢家。因为,他们的赢就意味着世界的输。他们赢了只是美国赢了,西方世界赢了,整个世界却输了,整个人类却输了。我愿说,福山或者亨廷顿的赢,意味着他者政治的赢,意味着这个世界依旧是敌对的世界。他们俩的实质逻辑是,西方世界这个“自我”赢得了西方之外的所有“他者”。上帝的信徒战败了异端,世界普照在上帝的光辉之下。不难想象,如果这一天真正完成,如果上帝真正君临天下,那么延续的将是“文明内部的冲突”,“无历史中的历史”。因为,宗教的异端模式依旧是这个世界的真实逻辑。在这个逻辑中,没有他者/敌人的存在,将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这个逻辑下,自我认同与自我存在的确定性只能建立在他者那里。这点我在前面已经给出论证。;
任何一种单边主义下的世界秩序都缺乏存在论的合法性。文明单边主义,或者国家单边主义都不能获得一个真正有效的世界。人类需要的是一个有效/合身的世界秩序,而不是某个国家控制下的世界等级。一个有效的/合身的世界秩序就意味着,“世界是世界本身的”。世界是世界自己的世界,这就是说,世界在其自身的“先验渴望”下获得自身秩序。世界自身秩序必定是一个“世界单位”的秩序,而不是一个“国家单位”、“文明单位”或者“意识形态”下的秩序。这就是世界秩序必须的“合身性”。“合身性”是任何一个实体的合法性的先验基础。这要求任何一个实体的权能、权力必须合乎它的恰当身份。最早主张这种;“合身性”:“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71可以说,现在的世界状况是一个由单一的“国家单位”、“文明单位”强奸了“世界单位”所建立起来的世界。或者说,现在的世界是一个非世界(non-world)72。;在这个问题上,更系统的表达为“正名原则”。孔子认为,天下要获得一个好的秩序,首先要做的是“必也正乎名”73。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74按照孔子,正名不是为自己的身份辩护,而是一个先验原则。这个原则孔子表达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75。他强调的就是比合法性更基础的“合身性”,强调“名副其实”。关于“正名原则”这个方法论,我将在下一节给出更详尽的论证。现在的问题是,跟“君君”一样,世界必须是世界的,不能是“非世界”的。这在根本上要求超越他者政治,超越宗教思维/情理格式的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
异端模式。;
现在的世界局面依旧是一个他者世界。这个他者世界先验地蕴涵的,是一个“永久战争”的世界。世界被异端模式改写了,这个模式先验地不能带来永久和平,它甚至不能带来暂时和平。康德到福山、罗尔斯他们完全浪费了他们卓越的想象力。问题不在于美国对于全球的控制应该换一种什么样的手法,而在于,美国本身就不能强奸世界。如果世界不能变成世界自身的,如果世界不能从新获得它的合身性,可以担保的将是“永久战争”,而和平就是纯粹的幻想——偶尔的和平不过是碰巧达成了所谓“均势”。他者/异端模式给定了人类一个先验的永久战争的世界。于是我说:战争是宗教的集中体现。现在,完整的说法是:战争是宗教的先验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