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抽象社会(13)
2014-12-22 02:10
导读:是整个现代政治的真正关口。24 在意识形态政治中,授权的程序问题与“合法性基础”的价值问题之间的复杂关系 ,突出地体现了抽象社会的特点。一方
是整个现代政治的真正关口。24
在意识形态政治中,授权的程序问题与“合法性基础”的价值问题之间的复杂关系
,突出地体现了抽象社会的特点。一方面,现代社会存在不断质问“合法性基础”的话
语倾向,这种质问可以说主要是围绕所谓“社会”观念展开的。从某种角度来看,抽象
社会的观念性往往来自这种对合法性的质问、反思和相互论辩。在公民社会的公共论坛
中,围绕“合法性基础”的激烈争辩不断再生产出现代社会的抽象性。而另一方面,“
合法性”价值也不断利用各种程序性的技术来回避询问,这一点突出地体现在政治仪式
与“陈词滥调”(clinché)在抽象社会中的作用上。
在现代抽象社会中,神圣政治时代的主要技术“政治仪式”并没有消亡,相反,在
意识形态政治中,政治仪式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在意识形态的抽象话语与现代社会的社
会动员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联系。法国大革命的政治文化发明体现在它复杂的政治象征
体系,给民主政治和大众动员留下了持久的影响。当然,在新的意识形态政治中,理性
女神取代了国王的身体,自由的徽章代替十字架(Hunt1984),这些并不是简单翻用古
老技术。通过各种政治仪式和政治象征,抽象话语获得了身体形象曾经具有的“自明性
”和“想当然性”,从而成为不被置疑的“自然态度”的组成部分。同时,话语也通过
仪式和象征,实现了动员过程必不可少的认同,将社会的分类体系与社会集团的形成结
合在一起。从这个角度来看,昆德拉所谓“意象形态”不过是意识形态的意象翻版而已
。
当然,对于意识形态政治来说,各种形态的抽象话语的广泛涌现仍是一个非常鲜明
的特征。“文人政治”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文学政治”,而这种“文学政治”为意识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形态的社会流通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连政治语言也从作家所讲的一般语言中吸取某些
成分;政治语言中充满了一般性的词组,抽象的术语、浮夸之词以及文学句式。这种文
风为政治热潮所利用,渗入所有阶级,而且不费吹灰之力,便深入到最下层阶级”(托
克维尔1992:182)。这种“政治修辞学”成为现代意识形态乃至整个政治运作的重要
环节,使“陈词滥调”在现代政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这种“话语的通货膨胀
”成为日常交流和社会动员的有效机制(Zijderveld1979)。正如卢曼所指出的,现代
社会的意识形态与以往的“绝对价值”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意识形态能够使人们不断变动
价值秩序。但现代社会政治的意识形态并没有因为价值秩序的频繁变动和多元结构破坏
了稳定性(Luhmann1982:90-121),而在这方面,维持抽象话语的稳定性的“陈词滥
调”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