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抽象社会(8)
2014-12-22 02:10
导读:政治体制之间的关系时,孟德斯鸠指出,贸易的发展一方面既使民众风俗趋于温厚,而 另一方面现代贸易(节俭的贸易)与多人统治,尤其是和共和体制
政治体制之间的关系时,孟德斯鸠指出,贸易的发展一方面既使民众风俗趋于温厚,而
另一方面现代贸易(节俭的贸易)与多人统治,尤其是和共和体制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
系,却与崇尚奢华的制度没有本质的联系。12从英国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这种贸易
的繁荣,培植了一种与政治权力相对的公共财富的权力,促进了自由的发展。这一点突
出地体现在银行和公司中(孟德斯鸠1987,第4卷13)。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们回到蒂利的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在西欧的民族国家发展
过程中,英国和法国较早地实现了资本化强制。但是,英国与法国的条件并不同,从军
备基础(尤其是人口)来看,英国显然处于劣势,但事实上英国在与法国的争霸过程中
,却处于某种程度上的优势,这种优势就体现在英国通过财政改革,通过成立特许银行
,从而在榨取资源与军备建设方面建立一个非常有效的制度关联。这种负责向国家提供
借款的银行,使英国能够在战争期间,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以购买雇佣军的方式参与战
争,从而避免了在平时维持一个庞大常备军的高额军费。但这样做的前提是国家治理过
程的可预计性,否则难以维持政府借款的信用。这种可预计性,正是韦伯对理性化所做
的定义。换句话说,国家榨取资源的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国家自身的理性化
程度;而同时随着国家理性化程度的发展,国家能够更好地治理国内与国际的经济环境
,在欧洲近代,这突出体现在国家在整个世界体系中所争夺的份额。用蒂利的话说,国
家的军事化产生了一个多少有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政府的文明化(civilizationofgo
vernment,Tilly1992:122-6)。
不过,孟德斯鸠命题还不仅仅意味着,国家文明化与贸易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更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重要的是,孟德斯鸠强调了在这方面,有一个重要的中间变量,即民众风俗的变化。所
谓民众风俗的变化,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整合层面上的生活秩序的变化。孟德斯鸠发现,
随着贸易的发展,民众逐渐摆脱了以往“野蛮”的风俗,而趋于温厚。因此,孟德斯鸠
命题的另一半就是借助“利益”(interest)实现的主体的文明化过程。
伴随西欧贸易的发展,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结果就是civilsociety的出现。C
ivilsociety既是经济上的市民社会,也逐渐发展成为政治上的公民社会。不过,首先
它是一个“文明社会”或者说“礼貌社会”(politesociety)。14在这个社会中,人
们彼此礼貌相处,原来属于宫廷社会的礼节成为“普通”市民之间交往的“互动仪式”
。15初看上去,这种微小的仪式似乎与抽象社会的政治经济关系不大。但正如赫希曼指
出的,在这样的绅士社会中,稳定的利益控制了危险的、不确定的激情(passion),从
而解决了一个自中世纪晚期始终困扰道德哲学和政治实践的重要问题(Hirschman1977
)。绅士社会,与国家理性,治理技术、理性哲学一样,都是对“17世纪的总危机”的
一个反应。一个外表礼貌待人,内心追求自我利益的人,是一个在互动中行为可以预期
的人,是一个自律的人,这不仅意味着经济上的交易成本的降低,而且它也是对任意性
权力的重要约束。正如一些法国学者所指出的,在法国的绝对主义国家中,礼节或礼貌
对于绝对君主在权力运用方面的约制,其作用并不亚于宪制方面的约束(Gordon1994)
。因此,文明社会中在礼节和礼貌的严格控制下的“互动仪式”,意味着政府管理建立
在一个更为稳定、有序的基础上。
这样看,孟德斯鸠命题的两个组成部分――贸易与民风的联系,贸易与政治的联系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不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这两个面合在一起回答了蒂利的问题。民族国家的“资本
化强制”最大的危险就在于伴随国家的发展,榨取资源会激发社会不满,引起社会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