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在场:德里达的挑战(15)
2015-02-07 03:04
导读:们是一个又一个的历史结构。正是因为历史的时间过程产生种种差异,因而意义的在场被 推延了。 在《哲学的边缘》里德里达解释说,我们将用"差异性
们是一个又一个的历史结构。正是因为历史的时间过程产生种种差异,因而意义的在场被
推延了。
在《哲学的边缘》里德里达解释说,我们将用"差异性"来区分那种使语言或任何代
码,任何一般参照系统成为"历史地"组成的运动,并将这一运动看作是一个差异组织:
"如果历史这个词并不带有对差异进行最后抑制的主题,我们便可以说只有差异可能从开
始并彻头彻尾地是’历史的’。"31 根据历史包括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意义,德里达在
《立场》中确实强调了他对历史概念的不信任,值得注意的是,他经常使用历史作为一种方
法去重新揭示历史的权力。德里达用历史来反对哲学,当与本质主义、观念化的理论和先
历史的超历史的理解相联系,他维护那些话语和理论假定的历史性。但是,另一方面他总
是运用哲学反对历史和历史叙述的主张,正是根据话语的历史性和意义总是历史地决定的
详细阐述,解构理论在原则上和在实践中达到了对历史的哲学批评和历史理解相结合的双
重解构。尽管德里达反对结构主义用结构的共时性〔结构的现时在场〕来消解历史,但是
,德里达把历史引入"差异"领域的做法同样导致历史的解构,在差异性的领域中"历史
"不过是被运用的原始素材,历史丧失了连续性的主题。当然,拒绝历史是整个后主
义〔或后结构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不管它们是明确提出拒绝历史主题还是复活历史,
其理论结果都是达到对历史的颠覆,历史随同它的永恒性深度在后现代主义文化中已经不
可挽回地死去,这里无疑有着强大的"历史"依据--现代历史颓败的背景,在这种拒绝
历史主题的背后,其实掩盖着一个对"历史"神话破灭的恐惧心理--这是对历史的无望
超越。即使是当代的实验文学以那种超距的历史对话来表达历史死亡的主题,其叙事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也掩盖着一种特殊的历史意识。毫无疑问,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
来清理后现代主义文化中逃避历史的姿态,不仅仅揭示其观念的双重性〔拒绝历史与对历
史的恐惧〕;而且揭示其方法论的双重性〔颠倒历史与修复历史〕,这可能是一项紧迫的
而又艰巨的课题,当然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任务。
然而对于德里达来说,他没有退路,他不得不在符号的差异性这条路上继续铤而走险
。正是基于对写作和符号本性的这种看法,对那些表述思想的传统手段持怀疑态度〔在德
里达看来,它们正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工具〕,尽管德里达意识到为了攻击形而上学而不
使用形而上学的概念和方式是不可能的,但是他还是尝试采用另一种写作的形式。例如他
在1974年写下的《格拉斯》(Glas),1978年写下的《油画中的真理》( Truthing
Painting)以及1980年写的《明信片》(The Post Card ),在这些令人怀疑是否称得上
是"书"的著作中,德里达肆意玩弄双关语,文字游戏和故意模棱两可,读者永远也搞不
清楚德里达是否真正说出他想说出的事情。大多数者还拿不定主意德里达的这种写作
仅仅是嘲讽性的胡说八道,还是天才启示录式的奇思妙想。然而 G·厄尔默在《格拉斯评
论》中仔细研究了《格拉斯》中的每个词和每个附注,尤为赞叹它是一部令人难以企及的
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格拉斯》不是以学术著作所惯用的方式写成的,因为它显然是一本
反书籍(anti-book )……书籍本身反映了某些思想模式,这种模式是以柏拉图思想模式
,最终以逻各斯中心主义思想范式为基础的。德里达试图表达对一种哲学理论的承诺和表
现这种思想的形式之间的某种分离的可能性;他知道现有的词、句子、段落以及书籍本身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都反映着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承诺,他的这种反抗是有效的吗?德里达近些年完全沉浸在
这种写作活动中,这是一种逃避还是彻底的叛逆呢?德里达如果不是我们这个最卓越
的天才,就是首屈一指的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