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在场:德里达的挑战(9)
2015-02-07 03:04
导读:追问说,如果印象意识的现在是由与它保持的过去现在的联系构成的,那么意识是否伴随属于胡塞尔断言的原初感觉的记忆?在记忆和回忆之间确实存在差
追问说,如果印象意识的现在是由与它保持的过去现在的联系构成的,那么意识是否伴随属于胡塞尔断言的原初感觉的记忆?在记忆和回忆之间确实存在差异,但是这并不是通过自我确证,记忆作为对回忆的反对,因而有"感觉"的特征,直接向着它的客体的意识感
觉在场的特征。胡塞尔说:"意识在它的每一阶段都是必要的意识",当德里达反驳胡塞尔关于记忆的性质的判断时,这就是德里达为之挑战的意识的充分性。如果原始记忆不属于客体意识的基本的充分性,那么它就包括起源的"起源性":感觉的基本"图像"通过
不属于起源性的在场的的入侵,就被表现所包括,感觉的观念性的现在必须被记忆的非-现在所"包括",绝对是确定的。按照胡塞尔分析证明的那样,没有记忆也就没有作为生活经验内容存在的可能性。问题在于"保留"内容是感觉化的现时,因为胡塞尔的全
部系统被规划在先前假定的基础上,因而所有的心理表现形式必须最终回到充分感觉化的"在场"的基本经验上,但是这个假定正好决定了现象学作为在场的哲学。在这里,德里达的解构程序揭示了胡塞尔的记忆作为无-充分性影响知觉,因此,由于没有知觉就没有记忆,在场"痕迹"作为向着构成知觉-在场的实质呈现。因此,胡塞尔把现在的起源性
看成依靠非-现在的重复性:"形式的观念化……在场的观念化自身运用它的无限的重复
,它的循环,作为同一的回归,是必要的’无穷性’,它铭刻在它的在场之中。"⒁ 不
在场的非-现在因此成为现象显现的条件:"现时的在场从重复而不是从颠倒中衍生。"
德里达指出,胡塞尔的"表达意向性"的这种颠倒利用考虑意味和暂时性所"意指"的东
西,意识甚至在知觉的现在中不再被考虑为充分的。因而区分精神内容的构成,特别是补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充(Nachtraglichkeit)概念这种内容从来不是有意识的现时自身。
逻各斯中心主义通过确立"在场"来达到实在世界的客观真理,通过确立在场的声音
来贬抑写作,从而把写作当作声音的从属等级。也正因为维护"在场",符号的观念在胡
塞尔那里,在整个形而上学乃至结构主义那里,总是被实在的存在所替代,符号从来都被
实体/本质/实在所取代,也就是说,在场的并不是符号本身,而仅仅是符号表达的客体
(实体、实在)。当然,符号的这种功能是在巧妙维护符号的在场观念获得的,尽管"在
场"的不是符号本身(因为符号实际上只能是差异的意指结构),但是符号总是被巧妙维
护在场从而保留了实体、实在的在场。德里达在《论文字学》里写道:
符号的观念……因而保存在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scentrism )也就是声音
中心主义(Phonocentrism )的遗产之中……我们已预见到声音中心主义把作为
存在的意义的历史规定,与依赖这一普遍形式的一切次要规定性混淆起来--〔
如 :作为本质( eidos )的事物对视觉的存在 ; 存在作为实体/本质/实在
(Ousia );短暂的存在作为在场或此刻(num )的点(Stigme);思想、意识
、主体的自我存在;他人与自我,作为自我有意图现象的他人相关性之间的共存
;等等〕。逻各斯中心主义于是便赞成作为存在的整体的存在的规定。⒂
德里达在分析了西方形而上学传统把言语置放于文字之上的理论根基,形而上学把言语看
成是"存在的逻各斯",言语作为纯粹的在场,它是所指自发地自我生成的独特经历,言
语与实体/实在的直接切近造成能指的自然消失。在形而上学的观念中,言语总是自发地
、直接地引出所指,言语的纯粹在场,还不仅仅在于它的声音具有的物理实在性,更主要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的在于它与实在世界和客观真理的存在有直接的联系,德里达指责说,这种把音素抬到"
符号的最高理念的高度本身是中心论的体现:"我在说话的时候,我同时听到了我说的话
,这就属于现象学的本质的行动。"⒃
把写作看成是言语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形式,而认为言语与意义构成直接和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