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的除魅与去魅的实践(10)
2015-06-30 01:11
导读:第三个合目的性的美学伦理版本当属生态伦理这个最新鲜的。说生态环境和生态系 统有伦理和道德的色彩,这本身就是对传统伦理学的挑战,尤其是对康
第三个合目的性的美学伦理版本当属生态伦理这个最新鲜的。说生态环境和生态系
统有伦理和道德的色彩,这本身就是对传统伦理学的挑战,尤其是对康德的目的王国的挑战。生态环境的要素—生物圈、水圈、大气圈中除人之外,其他事物都不包含理性的成分。那么,如何用目的王国加以概括?不过,我们必须看到,生态伦理的提出就是一个合目的性遭到破坏的产物,即人类的实践,无论是在追求内在价值还是在追求外在价值,总之是实践自己越过了环境提供的合理性和合目性的范围。是这一合目的性的警告才产生生态伦理。
生态伦理是以敬畏生命、爱护生命、完善生命为伦理内核的理伦体系。生态伦理的创始
人史怀译早就给我们讲述过他敬畏生命的故事:“在小时候,我就感到同情动物的必要。…
…我暗地里………祈祷:亲爱的上帝,请保护和赐福于所有的生灵……”(9,P1)。“善是保存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同上,P19),这是何等豪迈的宗教情绪。但是,这种精神的力量只有凸显为物质的系统运作产生的不在场的游戏规则正好与其吻合时才能展示出无比强大的势能。1972年斯德哥尔摩环境会议是在批判技术理性、技术万能的声讨热浪中召开的,它动员起了人们关注环境的意识。罗尔斯顿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只是合目的性的产物,是环境造就了罗尔斯顿,而不是罗尔斯顿造就了环境。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
合目的性是伦理准则和道德规律的源泉。这是对超越性伦理道德的有力批判。一百多年前法国人居友在其《无义务无制裁的道德概论》中写道:“我们要系统地抛弃任何先于事实或超于事实,因而是先验的和绝对的法则,就必须从事实出发去推演法则,从现实出发去建立理想,从自然出发去提炼道德哲学。我们自然本性的主要的和基本的事实是,我们是活生生的,富有情感并能进行思维的生命。我们曾不得不从中求得和行为之原理的正是生命(包括身体和道德两方面)”(10,P20)。这几乎是最早的对合目的性的伦理范式的直觉论述。它蕴含伦理法则必须是一种历史性的事物,随机的历史随机创造出来的事物,只要历史在它创造伦理的那一刻具有了合目的性的效力。这个充满历史性的预见只有在合目的性使它和时代合拍时才能真正被理解。20世纪使这种新的伦理范式具有了更引人的魅力。呵护实践的伦理更多地表现出这种合目的性伦理。而且知性原则在其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20世纪末几个重大的与伦理相关的事件皆显示出合目的性伦理范式的普遍性。其一是防止核扩散的国际行动。冷战期间,美苏核军备竞赛如火如荼,双方都拚命生产和研制核武器。到七十年代末,每一方都拥有了毁灭对方数次甚至毁灭人类数次的能力。人们在这种正
反馈扩大分异的运作机制中看到了它的危险。世界合目的性的格局完全有可能在一个微小的
随机事件中被破坏。于是,这形成了一对实践的伦理约束。整个世纪开始控制核扩散。其二,是环境保护的全球行动。上文已有论证不再赘述。其三是克隆技术的有限控制。克隆技术反映出来的伦理问题一方面是合目的性的,另一方面是完全服从知性原则的。这是新的伦理范式的最好的佐证。克隆技术的伦理敏感性集中表现在克隆人的问题上。首先,人是一种绝对殊型的事物,要以绝对的个体性而不是群体性面对这个世界。这和其他生物截然不同。其他不以殊型建立本体存在的动物无论怎样克隆皆无关紧要。其次,殊型的事物将其克隆最根本的问题是对同一律的挑战:我们克隆了个体人A,产生了他的副本B,那么,同一性规律还存不存在?A还是不是A?A杀死了B ,或B杀死了A,是自杀还是他杀?第三,如果克隆了一个美德兼备的人还好,如果克隆一个万恶不赦的人,比如希特勒那该怎么办?于是我们看到了,这其中绝大多数是知性问题,是认识论问题在决定着伦理的走向。第四,是竟赛中的违禁药物问题。一方面服用违禁药物有个公平竟争的事,同时,也有个破坏自然法则的知性问题。正如一块人工合成的玉再美也不如一块天然的玉有价值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