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述“兴”的诗性品格(10)

2013-08-14 01:10
导读:兴进入现代的文艺学美学体系还在于它所蕴含的极其细微的创作心理内容,迎合了现代文艺学美学发展的实际需要。当今的文艺学美学,对作家艺术家创作

“兴”进入现代的文艺学美学体系还在于它所蕴含的极其细微的创作心理内容,迎合了现代文艺学美学发展的实际需要。当今的文艺学美学,对作家艺术家创作心理的探讨成为重要的内容。我们今天所运用的多是西方的理论,而中国古典的创作心理理论研究则明显滞后。“兴”所蕴含的感物兴情和托物寓情,论述的则是心物交融的理论,由物至心或由心至物,这是一个怎样的心理发展历程?尚需经过深入的发掘。我们前文对由心至物和由物至心的剖析只是初步的。限于学识,理论的力度也可能不够。但是,我们深信,这一理论所蕴含的巨大的思维价值,恐怕只有在洞察中国古典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之上才能给予科学的阐释。“兴”要进入现代文艺学美学的体系,也必须完成这一心理阐释的任务。
总之,中国古典美学有着丰富的宝藏,问题在于我们以怎样的眼光以怎样的方式来开掘它们。如果我们目光短浅,着眼于过去,着眼于就事论事,就无法探寻到这些理论宝藏的真正价值所在。我们只有放眼未来,着眼于继承与创新,力求运用时代所需要的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宝库中的理论宝藏作深入的整理与挖掘,才能从社会的审美的有机系统中进一步认识中国古典美学的理论精华的真正价值,才能使这些理论精华在现时的历史条件下,推陈出新,发挥作用,并且与西方文艺理论互为参照,互相汲取,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和丰富我国的文艺理论,使之同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与艺术实践一起前进,共同发展。这正是我们从事古典文艺理论研究工作的方向和目的所在。

 

 

 

 

 

 

 

 

 

注释:
[1]朱自清.诗言志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2][3][4][5]顾颉刚.起兴.古史辨第三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6][7][8]朱自清.诗言志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9][35][38][39]赵沛霖.兴的源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10]白川静.兴的研究.何乃英译《中国古代民俗》[M].甘肃: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11][12]杨树达.释兴.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转引自周发高主编.金石诂林[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1974.
[13][15][16]陈世骤.原兴:兼论中国文学的特质,叶维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批评选集.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
[14]周策纵.古巫医与六诗考.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6.
[17]周英雄.赋比兴的语言结构.《结构主义与中国文学》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印行,1983.
[18]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9]鲁洪生.从赋比兴产生的时代背景看其本义[J].《中国社会科学》1993,(3):213-223.
[20][21][40][99]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22]黄霖.原人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3][24]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3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25]李泽厚.形象思维再续谈.《美学论集》[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26]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7][28][29][33]彭锋.诗可以兴[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30]高明.古文字类编[A].罗广荣.“兴”起源的文化人类学思考[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130-133.
[31]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8.
[32]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34]罗竹风.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36][41][44]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7]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神话与诗[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
[42]凃元济.兴与原始思维[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四):46-52.
[43]高亨.周易大传今译[M].济南:齐鲁书社,1979.
[45][96][97]参见黄药眠、童庆炳.中西比较诗学体系(上)第五章[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46]钱钟书.管锥篇.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9.
[47][48][49]周礼注疏卷二十三.十三经注疏上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50]见孔颖达《毛诗正义》卷一《毛诗序》。孔文见《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2年影印.
[51][52]论语注疏•泰伯.论语注疏•阳货.十三经注疏(下册),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
[53][57][98]袁济喜.兴:艺术生命的激活[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
[54][79][80][81]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55]刘义庆.刘孝标.世说新语(上)《任诞》第二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99.
[56]宗白华.美学散步[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58][59][60][61][82][112]刘勰.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62][63](梁)钟嵘.曹旭集注.诗品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64][67][75][83][84][85][86][87][88][93][113][114][115][116][117]陈良运.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C].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
[65][118]郭绍虞. 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66]萧华荣.中国诗学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68][74][90][91][92][104]胡经之.中国古典美学丛编:上册[C].北京:中华书局,1999.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69]朱熹.朱子全书.卷三十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70]朱熹.诗集卷释小星[M].北京:中华书局,1986.
[71]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72]丁福保. 历代诗话续编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3.
[73]周英雄.赋比兴的语言结构.见《结构主义与中国文学》,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83.
[76]萧华荣.兴:中国诗学思想的核心——《诗“兴”论》导言[J]. 文艺理论研究, 1994,(4):33-39.
[77]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序》赵国乾.“兴”与中国传统诗歌的美学精神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53-58.
[78]胡晓明.中国诗学之精神[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
[89]今道友信.孔子的艺术哲学[J].据《美学译文》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上一篇:审丑的美学意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