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交往行为理论》选译之二:合理性概念的定义(17)

2015-02-11 01:06
导读:出以下有效性要求:如果命题(1)具有预测意思的话,那么,听众就会对某个命题的真 实性持赞成或反对的立场。命题(2)同样也是如此。赞成或反对命

出以下有效性要求:如果命题(1)具有预测意思的话,那么,听众就会对某个命题的真
实性持赞成或反对的立场。命题(2)同样也是如此。赞成或反对命题(4),是对某种权
利的要求,再宽泛一点说,是对一种行为方式的规范正确性所采取的立场。命题(5)也
是这样。对命题(6)的立场是,听众认为价值标准的使用是否适当。命题(7)具有双重
意义,可能是用来描述,也可能是用来解释意义的规则;听众的立场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可能是涉及到真实性要求,也可能是涉及到可理解性要求或全面性要求。

  这些表达的基本样态由它们内在的有效性要求,诸如真实性要求、正确性要求、适当
性要求或可理解性要求(或全面性要求)来确定。从语义学的角度对陈述形式加以分析,
也可以得出这些样态。描述命题普遍都是用来陈述事实,因而可以从命题真实性的角度加
以肯定或否定;规范命题(应然命题)(Sollsaetze)是用来证明行为的,因而可以从行
为方式的正确性(或"公正性")的角度加以肯定或否定;评价命题(或价值判断)是用来
估价事物的,因而可以从价值标准(或"善")的适当性的角度加以肯定或否定【66】;解
释命题主要是用来澄清诸如言说、分类、计算、演绎、判断等具体活动的,因而可以从符
号表达的可理解性或全面性的角度来加以肯定或否定。

  从分析陈述形式出发,首先可以阐明一个相应命题得以成立所要满足的语义学前提。
但是,一旦把对论证可能性的分析延伸到陈述的有效性,有效性概念的实际内涵也就表现
了出来。所谓论证,只能根据有效性要求的兑现话语加以解释。用于描述、规范、评价、
解释以及表现等的陈述形式各不相同,而恰恰是语义学分析使我们注意到,如果陈述形式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不同,论证的意义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对描述性命题的论证意味着对实存事态的证明;
论证规范性命题,则是对行为或行为规范的可接受性的证明;论证评价性命题是对优选价
值的证明;对表现性命题的论证,则是对自我表现的透明性的证明;对解释性命题的论证
则,是要证明符号表达合乎规则。因此,通过详细阐明所有上述证明都能援用的论证逻辑
的前提,我们就可以把相互分化而且各不相同的有效性要求的意义揭示出来。

  我在这里不可能再去进一步追溯有效性要求体系化的形式语义学起源;但我指出两条
限制条件,它们对于有效性要求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性要求并不只是交往表达
当中才有;也并非所有交往表达当中的有效性要求都有一种与之直接相对应的论证形式。


  命题(6)是一种审美评价;这种评价性命题关系到一部电影的价值。电影在这里被
当作了一部作品,从正规角度来讲,本身就要求把有典型意义的经验表现出来,使人从中
受到启发。我们不妨这样设想,在讨论过程中,相对积极评价重新摄制的电影;在言语者
看来,这部影片把巨人金刚和它的牺牲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展现得十分细腻,但就他本人而
言,他最初所使用的简单的价值标准受到了质疑,并成为讨论的主题。如果一个用来证明
有问题行为的规范本身受到了质疑,那么,在道德论证当中同样也会出现类似的游移。所
以,命题(5)也可以从看作是一个一般的应然命题或一个规范,持怀疑态度的听众要求
对其有效性要求加以论证。同样,命题(2)中所包含的话语也可以转移到关于传染病的
基本理论假设上去。一旦文化行为体系,诸如科学、法律和艺术相互分化开来,那么,具

中国大学排名


有稳定的机制、并且比较职业化的专家论证所涉及到的就是这样一些较高层次的有效性要
求,它们所依赖的不是个别的交往表达,而是文化客体、艺术作品、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或理论。此外,技术和战略也处于这样一个储存文化和客观知识的层面上,在技术和战略
上一篇:王国维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