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交往行为理论》选译之二:合理性概念的定义(20)

2015-02-11 01:06
导读:下两页。 29, K.Baier,The moral pint of view,Ithaca,1964;德文版,Duesseldorf, 1973。 30, 请参阅J.Rawls,Eine Theorie der Gerechtigkeit,Frankfurt am Main., 1977;此外

下两页。
29,   K.Baier,The moral pint of view,Ithaca,1964;德文版,Duesseldorf,
1973。
30,   请参阅J.Rawls,Eine Theorie der Gerechtigkeit,Frankfurt am Main.,
1977;此外还有赫费(O.Hoeffe)(编):《论罗尔斯的正义论》(über J.Rawls
Theorie der Gerechtigkeit),Frankfurt am Main,1977;J.Rawls,Kantian
Constructivism in Moral Theory,J.Phil.,77,1980,第515页以及下两页;关于构
成主义命题,请参阅施维默(O.Schwemmer):《实践哲学》(Philosophie der
Praxis),Frankfurt am Main.1971;卡姆巴特尔(F.Kambartel)(编):《实践哲
学与构成主义的科学理论》(Praktische Philosophie und konstruktive
Wissenschaftstheorie),Frankfurt am Main.1975;关于先验解释学命题,请参阅阿
佩尔(K.O.Apel):《交往共同体的先验性与伦理学》(Das Aporiori der
Kommunikationsgemeinschaft und die Grundlage der Ethik),载其:《哲学的转型》
(Transformation der Philosophie),第II卷,Frankfurt am Main,1973a,第358页
以及下两页;及其《言语行为理论与先验语用学:关于伦理规范问题》(
Sprechakttheorie und transzendentale Sprachpragmatik,zur Frage ethischer
Normen),载其(编):《语用学与哲学》(Sprachpragmatik und Philosophie),
Frankfurt am Main.1976a,第10页以及下两页;关于话语理论命题,请参阅哈贝马斯:
《真理论》(Wahrheitstheorie),载:法伦巴赫(H.Fahrenbach)(编):《现实与
反思》(Wirklichkeit und Reflektion),Pfullingen,1973,第211页以及下两页;阿
莱克西(R.Alexy):《法学论证理论》(Theorie juristischer Argumentation),
Frankfurt am Main,1978;及其《实践话语理论》(Eine Theorei des praktischen
Diskurses),载:厄米勒(W.Oelmueler)(编):《规范论证与规范贯彻》(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Normenbegruendung,Normendurchsetzung),Paderborn,1978,第22页以及下两页;W
.M.Sullivan,Communication and the Recovery of Meaning,Intern.Philos.
Quart.,18,1978,第69页以及下两页;维默(R.Wimmer):《伦理学的普遍化》(
Universalisierung in der Ethik),Frankfurt am Main,1980。黑格泽曼(R.
Hegselmann):《规范性与合理性》(Normativitaet und Rationalitaet),Frankfurt
am Main,1979。
31,   比特纳(R.Bittner):《语言分析美学论断》(Ein Abschnitt
sprachanalytischer ?sthetik),载:比特纳(R.Bittner),普法夫(P.Pfaff):
《审美判断》(Das ?sthetische Urteil),Koeln,1977,第271页:"……关键在于自
身对于对象的感知;审美判断试图对这种感知加以引导和提示,以打开视界。Hampshire
这样说道:关键在于让人对特定对象作出自身的特殊感知。Isenberg从反面说道:没有现
存和可以直接回忆的讨论对象,审美判断就是多余的,也没有什么意义。他们对审美判断
所下的这两种定义其实并不矛盾。就言语行为这个术语而言,实际情况可以说是这样的:
用诸如"符号X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样的表达所展开的以言表意行为属于陈述类型,而用这
样的表达规则展开的以言行事行为则是对对象的特性各自作审美感知的开端。我说出一句
陈述,以此来引导某人的审美感知,这和用陈述可以使某人对事实有所认识或用提问可以
使某人回忆某事是一样的"。这样看来,Bittner继承了M.McDonald、A.Isenberg以及
St.Hampshire等的著作所开创的论证路线,请参阅die Bibliographie,同上,第281页
以及下两页。
32,   哈贝马斯(J.Habermas):《认识与兴趣》(Erkenntnis und Interesse),
上一篇:王国维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