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学毕业论文(12)
2014-11-14 01:13
导读:7 卢梭著:《爱弥儿》(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页42、525。 8 卢梭著:《爱弥儿》(上海:上海 外语 出版社,1991),页266。 9 转引自罗兰(Romai
7 卢梭著:《爱弥儿》(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页42、525。
8 卢梭著:《爱弥儿》(上海:上海
外语出版社,1991),页266。
9 转引自罗兰(Romain Rolland)著,陆琪译:《卢梭传》(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1988),页24。
10 托尔斯泰:《忏悔录》(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页125。
11 李泽厚:《古代思想史论》,《李泽厚十年集》第三卷(上)(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页76。
12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北京:中华书局,1954),页61。
13 郭沫若:《十批判书·后记》(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页437。
14 程光炜、吴晓东等主编:《中国文学史》(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页65。
15 反智论,译自anti-intellectualism,虽然反智论并不必然导致民粹主义,但毕竟为民粹主义准备了土壤,两者之间仅隔一步之遥。
16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港台及海外学者论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17 《韩非子·八说》
18 朱学勤:《毛泽东和他的民粹主义倾向》,见《风声·雨声·读书声》(北京:三联书店,1994),页66。
19 列宁:《列宁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页423-25。
20 蔡元培:《劳工神圣》,《蔡元培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第3卷,页219。
21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李大钊文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页596。
22 罗家伦:〈今日世界之新潮〉,《新潮》第1卷第1号,1919年2月9日,页19。
23 一湖:〈新之根本思想〉,《每周评论》第8号,1919年2月9日。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24 光舞:〈平民主义和普及教育〉,《平民教育》第12号,1919年8月2日。
25 谭平山:〈「德谟克拉西」之四面观〉,《新潮》第1卷第5号,1919年5月1日。
26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第2卷6号,1917年2月。
27 周作人:〈平民文学〉,《每周评论》第5号,1919年1月19日。
28 毛泽东:〈湘江评论创刊宣言〉,《湘江评论》第1期,1919年1月4日,又见《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页293。
29 鲁迅:〈吶喊·自序〉,《鲁迅杂文全集》(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1994),页130。
30 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鲁迅杂文全集》,页482。
31 鲁迅:〈死〉,《鲁迅杂文全集》,页901。
32 郭沫若:〈论郁达夫〉,《沫若文集》第12卷。
33 李大钊:〈青年与〉,《李大钊文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页648-51。
34 若愚:〈学生与劳动〉,《晨报副刊》,1919年2月25日。
35 张允侯等编:《五四时期的社团》(二)(北京:三联书店,1979),页167-68。
36 罗章龙:《椿院载记》(北京:东方出版社,1989),页106。
37 郭沫若:〈革命与文学〉,《创造月刊》,1926年4月。
38 蒋光慈:〈关于革命文学〉,《太阳月刊》第2期,1928年2月。
39 成仿吾:〈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创造月刊》,1928年2月1日。
40 郭沫若:〈文艺家的觉悟〉,《洪水》第2卷16期,1926年5月。
41 冯乃超:〈与社会实践〉,《文化批判》第1卷1号,1928年1月。
42 钱杏:〈蒋光慈与革命文学〉,载氏著:《现代中国文学作家》(上海:泰东图书局,1928)。
43 冯乃超:〈大众化的〉,《大众文艺》第2卷第3期,1930年3月1日。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44 郑伯奇:〈关于文学大众化的问题〉,《大众文艺》第2卷第3期,1930年3月1日。
45 瞿秋白:〈论文学的大众化〉,《文学月报》第1卷1期,1932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