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宏观政策取向的调整——从“促进增长”转向(4)

2017-01-15 01:07
导读:(二)需求方面:劳动力需求为何增长缓慢? 一是技术、管理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所导致的就业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下降。 由于技术进步、管理水


  (二)需求方面:劳动力需求为何增长缓慢?

  一是技术、管理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所导致的就业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下降。  由于技术进步、管理水平提高,尤其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我国的就业弹性出现了不断下降的趋势。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1975-1982年间,各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业增长率增加0.5个百分点;1982-1993年间为 0.63个百分点。在我国1980-1989年间,我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9.3%,就业增长率为3.0%,就业增长弹性系数为0.323,每年平均增加1400万个就业岗位;"八五"期间GDP增长率为11.9%,就业增长率下降为1.3%,就业增长弹性下降为0.109,每年平均增加就业岗位800万个。1998年经济增长率为7.8%,就业增长率为0.5%,就业增长弹性系数为0.064,新增就业岗位只有357万个。1999年经济增长率为7.6%,就业增长率为0.4%,就业增长弹性系数为0.05,新增就业岗位只有350万个。2000年经济增长率为7%,新增就业岗位400万个。上述数据表明我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呈现了就业增长弹性下降趋势。

  投资就业增长弹性系数同样呈现了下降趋势。90年代中期以来,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入的就业弹性比80年代下降了3倍左右。

  就业弹性下降导致劳动力需求的下降。90年代每年实际净增加的就业岗位只有700万个左右。2001年全年实际净增加的就业岗位达到近年来的高峰940万个,但仍然不到80年代平均水平的一半。2001年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为227万,比上年减少133万(人民日报2002年4月18日)。中国政府造饭碗的能力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

  今后就业弹性以后还有可能上升,但趋势不会有大的变化。总体上看,随着城市经济在国际竞争压力下不断追求资本增密和技术增密,下个世纪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作用会更小。在增长速度和就业弹性均下降的情况下,对劳动力的需求必然相应下降。 中国大学排名

  二是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需求不足导致的就业需求减少

  凯恩斯主义分析失业的原因,认为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产品卖不出去,企业被迫停产或压缩生产,减雇工人而导致失业,这种失业被称为非自愿失业,是经济萧条时期特有的经济现象,与经济周期性波动密切相关。我国自1978年改革以来,已经历了数次经济周期性波动,经济增长下滑也导致对就业需求的不足。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十分明显,但是就业率高度稳定,与经济周期阶段的变化基本无任何关系。但是80年代中期尤其是末期以来,失业与周期阶段出现基本吻合的趋势。1978年以来,我国出现了三次失业高峰,第一次高峰与经济周期的阶段并不吻合,但是,第二、三次高峰则与经济周期的阶段大体吻合。第二次高峰的1989~1990年,中国GDP增长率分别降至4.1%和3.8%,陷入深深的波谷之中(即当时所谓的市场疲软)。1991年中国经济全面复苏和回升,1992年达到波峰,GDP增长率高达14.2%。但是1993年始,经济持续7年下滑。第三次失业高峰始于收缩阶段的第三个年头(1995年)。1995年是1993~1999年间经济增长率下跌幅度最大的一年,从上年的12.6%降至10.5%,降幅达2.1个百分点。因此,第三次失业高峰开始于1995年,与经济周期的阶段是相当吻合的。1995年以后,失业人数逐年增加,这与经济增长率的持续下滑相吻合(陈乐一,2001)。

  失业加剧的经济与

  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失业问题与经济增长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当出现失业时,就意味着经济出现衰退。如果通过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抑制经济衰退并使经济正常增长时,失业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也就是说,只要经济达到潜在的增长率,就会有充分就业。而我国的情况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有着明显的不同,这就是我国存在着一个绝对过剩的劳动力,或者说,当经济增长达到潜在增长率时,我国仍然有1.89亿这样一个庞大数量的劳动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处于失业和隐性失业状态。
上一篇:服务质量与服务忠诚的多维度关系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