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宏观政策取向的调整——从“促进增长”转向

2017-01-15 01:07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论宏观政策取向的调整——从“促进增长”转向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处于临界点的失业中国
处于临界点的失业中国已进入商品过剩时期,最短缺的是什么呢?是工作岗位,是饭碗。

  改革开放以来,就业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增长始终伴随着就业的压力。在此期间,我国共创造了1.7亿多个就业岗位(《人民日报》2002年4月18日),然而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让我们先来看处于临界点的失业问题。在衡量中国的失业问题时,通常采用四种不同的口径。

  首先,是中国政府发布的失业率,实际上就是"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这不过是冰山的冰尖而已。有意义的是它的趋势。从图1可以看出,1992年以来它的变化趋势近乎直线上升(参见下图)。1992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为393.9万人,登记失业率为2.3%;到了1999年,失业登记人口增长到600万人,登记失业率3.2%。2001年底,除港澳台之外,中国人口总数为12.8亿,就业人口为7.3亿,劳动力参与率为77%,城镇登记失业率上升到3.6%。2002年情况如何?据劳动和保障部部长张左己预计,由于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此消彼长,失业总量还会增加,如果能新增就业800万人,登记失业率可望控制在4.5%左右。差不多要比上年高出近一个百分点,可谓意味着失业高峰的来临!

  第二,是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再加上下岗职工。2001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681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15万,两者加起来共1400万人,约相当于城镇经济活动人口的7%。如果再加上非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00万人,全国大概有2000万下岗和失业人员,相当于城镇经济活动人口的10%。

  第三种口径则是在第二种口径的基础上再加上现有企业的冗员。最近,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对全国31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了初步摸底统计,预计仅需要退出市场的资源枯竭的矿山,其在职职工就将近400万。这部分人员将随着企业的陆续关闭而进入市场。最终估计,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如果能在2010年之前完成,大约要向社会释放1/3以上的冗员。考虑到下岗分流人员中约有20%因年龄可以提前退出劳动力市场,还有约3000多万人需要社会为他们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平均每年需就业人数为300万。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第四种广义的口径则是第三种口径再加上的剩余劳动力。,我国的农村劳动力有4.7亿(一说是乡村从业人员为4.99亿),全国耕地19亿亩(约占世界的7%),若按每个劳动力耕种10亩地,仅需农业劳动力1.9亿,加上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劳动力1.3亿,有3.2亿的农村劳动力被充分利用,尚有1.5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另寻出路(如果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估计,这一数字为2亿)。

  "十五"将是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释放的过程。按照"十五"计划,期间将有4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转移,这个数字分别相当于"十五"初期我国城镇从业人数和职工人数的18.87%和35.71%。但事实上,从农村生产力的以及提高农民收入看,每年需转出去的劳动力可能达到1500万以上。因为按中国城市化进程,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出的总规模应该在1.5亿以上。

  全盘考虑就业压力,除了上述失业人数外,还要加上新增就业失压力。我国现有人口12.6亿,若人口增长率按1.1%计算,劳动力人数占人口总量的比例按50%计算,则每年新增劳动力700万。由于"十五"期间为劳动适龄人口增长高峰期,实际上城乡每年可能会有1000多万新成长劳动力将进入劳动大军。

  再就是因外部冲击导致的就业压力。据估计,近几年农村人口外出打工的压力因WTO的冲击而加大,入世的冲击即使仅考虑3%的粮食进口,也将减少农业就业机会上千万个,这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在现有每年1000多万的基础上,又将增加至少200万。

  综上所述,先不算需转移出来的富余人员,我国需就业的劳动力数量为1.77亿人,相当于全部劳动力总数的1/4。再加上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富余人员2000万,我国需就业和再就业的劳动力就达到1.97亿人。假设今后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为8%,就业弹性系数为0.13,则每年对劳动力的新增需求为800万。两者相抵,我国还将有1.89亿的劳动力处于失业或隐性失业的状态,相当于现在城镇全部就业人员的90%,或者全部劳动力人数的1/4。未来五年造饭碗的压力相当于过去50年,压力之大岂不是多得惊人!或许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洛杉矶时报在一篇文章中,竟用了"中国失业成定时炸弹"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
上一篇:服务质量与服务忠诚的多维度关系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